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治岭头矿产勘查案例研究

(2011-12-16 21:41:13)
标签:

治岭头

银多金属

找矿勘查

浙江

杂谈

分类: 话说找矿

【刘继顺按】单孔见矿厚达104.53 m 的较富铅锌矿体,相邻50m间距钻孔均不见矿;然开发时,坑探详查发现,垂向延伸>700 m,走向长29.5-130m,水平厚11-58m ,总体呈直立“筒状”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仅此矿体储量规模就达中型。这说明,钻孔只是一孔之见啊!!!

 

浙江治岭头矿产勘查案例研究
作者:钱建民,李海亭,姚丽平,徐岳行

来源:矿产勘查,2011,2(2):142-144


1 概述

 

浙江省治岭头矿区发现有大型金银矿床、中型规模的铅锌矿床和黄铁矿床,深部发现有钼矿( 化)体,为金、银、铅、锌、钼、硫矿化集中区,建有浙江最大的金矿山——浙江遂昌金矿有限公司,社会、经济意义显著。其矿产勘查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比较成功的过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比较型和完善的矿产勘查过程。对其勘查过程思考、总结,对今后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2 治岭头矿区勘查过程

 

矿区有着悠久的矿业史,金银矿采冶始于唐代中叶,宋称“永丰银场”,至明朝闭坑,留有较多的老硐,规模最大的,垂深达137 m,采积约8 万m3;1949年前,治岭头村民曾采冶硫铁矿;1954 年正式建矿山开采黄铁矿,至1976 年转采金银矿;1994 年开采铅锌( 硫) 矿,初步形成了开采金银铅锌硫矿的综合矿山。

 

近代矿产勘查始于民国二十七年,全面系统的地质勘查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2 年以来,矿区陆续开展了黄铁矿勘查、金银矿勘查、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综合勘查等矿产勘查工作。其主要过程如下。


2.1  1952—1959 年黄铁矿勘查

 

1952—1959 年,以黄铁矿为勘查对象,始于1952 年同字鱼的调查,到1959 年芦云谷编写治岭头黄铁矿地质勘探报告止,历经6 次勘查,经历了矿点检查、普查、勘探3 个阶段,采用1∶2000 地质测量、坑探为主,结合浅井、槽探、清理老硐等勘查技术方法,并在省内首次应用物探( 自电) 找矿,累计探明黄铁矿矿石量104. 6 万吨。勘查目标为出露地表小型规模的黄铁矿床,相对而言工作方法比较简单。

 

 

2.2  1965—1988 年金银矿勘查

 

1965 年6~10 月重砂、分散流测量为主的普查找矿,勘查方法采用了1∶10 万重砂、分散流测量,在遂昌毛田—治岭头的Ⅰ、Ⅱ级水系发现7 个黄金重砂异常点; 在上述基础上,进行1∶5 万重砂、分散流测量,并圈定毛田—银坑山黄金异常区; 在圈定的毛田—银坑山黄金异常区,采用较高密度的干谷、坡积重砂测量,在银坑山北坡发现异常,并发现了采矿老硐及原生矿化石英脉。本次勘查发现了金银矿床,但资源、储量情况不明确。

 

1965—1966 年在发现的露头区开展了浅部初查评价工作,对Ⅳ-1号矿体利用槽探进行了地表控制,对发现的老硐进行调查。1967—1968 年,矿区开展普查工作。1969—1972年,由于一些原因中途停止了勘查。

 

 

1973—1982 年,全面开展了金银矿的勘查工作,由于金银矿(化) 体大部分被火山岩层覆盖,而且成矿后其他地质构造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矿体地质特征缺乏直观的地质观察和了解。因此,勘查方法采用了地质综合研究、钻探、坑探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等技术组合,边施工,边认识,边积累资料,边总结地质规律,从中摸索适合矿区地质特点的矿产勘查方法,遵循以地质研究为中心,坑钻探结合,从已知到未知逐渐展开的原则进行勘查。本次勘查首先对发现的Ⅳ-1号露头矿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再施工探矿钻孔,钻孔见矿后,施工坑探,进行沿脉追索,掌握矿体变化特征后,再用钻孔控制矿体的倾向延深和走向延伸。初步控制了Ⅳ-1号矿体后优先转入勘探,勘探手段以沿脉坑道为主;通过Ⅳ-1号矿体的勘探,取得了较系统、完整的矿体资料。通过Ⅳ-1号矿体控矿因素的研究,开展隐伏地段的矿产勘查。勘查方法上,首先采用钻探验证推断的可能见矿部位,在钻孔见矿后,采用坑探掌握一个水平矿体变化后,再用钻探系统控制矿体。通过已知矿体的研究,再到未知地段的推断,相继发现和勘探了Ⅳ-2、Ⅳ-3、Ⅳ-4、Ⅳ-5 和Ⅲ号矿体,本次勘查目标主要为隐伏矿体,控制矿带东西长1200 余米,矿床规模达到大型。

 

2.3 1989—1991 年矿区及外围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

 

经过数年的开采,矿山保有的矿产资源已显不足,矿产勘查工作徘徊不前,矿区的未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了矿区及外围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工作。采用了广泛收集地质资料(包括航空物探、遥感、地面物探、化探等资料),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根据新的成矿理论,重新审视以往的地质资料。

 

通过Au、Ag、Cu、Pb、Zn、Sn、Mo、As 等元素1∶10 000 土壤化探和剖面原生晕研究,矿区及外围具有多建造晕的异常特征,认为矿区及外围不仅有金银矿、黄铁矿的找矿前景,而且还有铜、铅、锌矿的找矿前景。建立了金银矿床、铅锌硫矿床和多金属矿床的组合成矿模型,并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重砂等资料,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矿区勘查提高到新的高度。

 

2.4  1992—1997 年矿区综合勘查

 

根据对矿区及外围新认识,矿区开展了综合找矿工作。在新的一轮找矿中,矿产勘查深度在数百米以下,同时又涉及新的矿种,获取有关矿体的信息变弱,需要在蛛丝马迹中理线索,这需要灵敏度和可靠性更高的新技术、新方法; 另一方面,地下的矿体没有明确的形态,不清楚矿床的形成机制,很难判断信息的可利用程度,难以对矿体的形态、空间位置、矿石的成分作精确地描述,只能依据新的知识和新的依据进行判断和推测。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的勘查者首先要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除了新的地球科学理论外,还包括计算机等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更新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 再加强引进新的勘查装备、新的测试方法、新的化探技术和方法、新的物探技术和方法; 通过更细的、更深入的工作,获取更多的信息。

 

勘查技术方法上,首先对以往的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包括保存的岩芯) 进行更细致地研究,联合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开展矿区控矿构造的专项研究,重新厘定控矿因素,物探方面运用了高精度地磁、激电、井中物探等手段,地球化学开展了渗滤晕、Hg 气测量的方法; 通过40Ar-39Ar法、U-Pb 法、Rb-Sr等时线法等同位素测年,确定了成矿年代,明确了与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的关系。分别在矿区的西矿段、中矿段深部、杨梅岗铅锌矿硫化矿段开展勘查工作,发现了西矿段Ⅴ号金银矿( 化) 体、杨梅岗铅锌硫化矿和深部的钼矿化,扩大了矿区的资源/储量。

2.5  1998—2005 年Ⅰ号铅锌矿体地质详查

 

濮为民等对华峰尖火山构造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工业铅、锌、硫矿体都分布在华峰尖破火山口4.2 km2 范围内,根据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分为深部矿体和浅部矿体。深部矿体主要分布在华峰尖破火山口1.0 km2 范围内的断陷边缘,赋存标高200~400 m 之间; 浅部矿体主要在围绕破火山口4.2~1.0 km2 范围内,赋存标高在800~500 m。

 

 


 

对以往仅一个钻孔见控制的Ⅰ号铅锌矿体矿,运用坑探进行了详查,发现了垂向延伸大于700 m,走向长度在29.5~130 m 之间,水平厚度在11~58 m 之间,总体呈直“筒状”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单个矿体资源/储量规模就达中型。解决了以往单一钻孔见矿104.53 m 的较富的铅锌矿体,而周围50 m 间距钻孔未见矿所留的困惑。

 

3 结语

 

综观矿区勘查的历程,有以下几点启发:

1) 在新的勘查区,矿产勘查是一个由面到点的勘查过程。矿产勘查需要获取相关的基础信息,通过宏观分析来确定矿产勘查区,矿产勘查采用能把握全局,能比较快速、有效判断和推测成矿有利地段的技术方法,来确定重点勘查地段。

 

2) 矿产勘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矿产勘查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矿,到需要更精确测试和综合分析研究的隐伏和难识别矿产,是一个逐步地认识过程。从地表反映信息出发,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发现和探明深部的矿产资源。

 

 


 

3) 矿产勘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客体存在限制性,人类的实践受限于其主体的意识能动性水平。认识活动不可避免地会走弯路,这就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技术,不断地认识、实践,这就确定了矿产勘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矿产勘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实践和认识过程,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发扬不怕困难和曲折的精神,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最后达到矿产勘查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告别201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