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科院找矿牛,真牛?!

(2009-10-06 12:54:48)
标签:

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

找矿水勘查战略

产经

杂谈

分类: 矿业论道
中科院找矿牛,真牛?!
刘继顺
2009-10-06

今天上网闲游,看到了“中科院发布的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着实兴奋了一阵子。

兴奋过后,我们感到深深的恐惧。恐惧缘于我们多年对中国找矿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思索及理论找矿实践。

这是梦吗?

不是!白纸黑字呀:

2020年至2030年,突破西部地区地下2000米以内矿产资源高效高精度探测技术;2030年至2050年,突破地下3000米至4000米矿产资源探测技术;2030年至2050年,我国地下3000米至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70%。

这种“上嘴皮顶天、下嘴皮着地”的豪言壮语,有哪一个西方强国敢说?有哪一个国际矿床界、矿产勘查界的大牛敢说?

这不是梦吗?

是中科院研发出了百发百中的找矿理论和技术手段?还是发明出了“透视地球核心”的新式武器?亮出来看看呀,让咱国人开开眼呀!

是成矿理论吗?

是深穿透吗?

是地球CT吗?

曾经的超大型矿床研究,在哪里研究出了一个超大型矿床呢?

曾经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在哪里研究出了大规模成矿地呢?

曾经的深穿透,深到何处?透在哪里?穿透新的大型矿床出来没有呢?


寄希望于地震金属矿床勘探么,走着瞧!

另一方面,中国500米以浅的大型矿床搞清楚了吗?找完了吗?如果有谁敢说找完了,我们敢打赌!

客观地说,上天容易入地难!

任何技术方法对于地下的解释都是多解性的,或然性的,其理论模型就注定了它的宿命:不准确、不精细!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理论与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2050年前是不可能的!

研发出新的勘查技术方法,是正确的;开展技术储备也是必要的!

但作为一种战略,作为一个现时的目标,不是忽悠,就是骗子!

如果真要干点对找矿有用的研发基础工作的话,不如完善1:25万的带钻填图,完成1:5万带钻填图。


中国科学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科院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新华社北京2009年6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胡浩)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工作的基本现实矛盾是,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与矿业开发有关的环境问题突出,对矿床的研究、勘查和开发程度偏低。

    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安排是:2020年前,确定我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突破元素野外现场精确测定技术,航空物探技术,成矿信息高精度提取技术;积极改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等。2020年至2030年,建立我国大陆成矿理论体系;突破西部地区地下2000米以内矿产资源高效高精度探测技术;突破低品位矿和尾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等。2030年至2050年,揭示地球系统与成矿系统的关系;突破地下3000米至4000 米矿产资源探测技术;形成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整套核心技术等。

    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大致指标,即2030年至2050年,我国地下3000米至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 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40%到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