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矿地   找矿体      找矿人

(2009-08-22 15:24:52)
标签:

矿产勘查

矿产资源

地质找矿

杂谈

分类: 矿业论道
提高找矿效果要发挥好三方面的作用
来源:中国矿业网络 作者:王丽霞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落脚点在于提高找矿效果。在找矿过程中,络三者,构成了影响找矿效果的基本面,共同作用于找矿工作, 影响着找矿过程及其成果。因此,要提高找矿效果,就必须协调和发挥好这三者的作用。

找矿地
找矿地,即矿区的所在地,在找矿过程中起着服务和提供条件的作用。要实现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矿区所在地的政府应做到三点:
1. 观念要新。矿区所在地从领导到群众都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树立法制观念、开放观念和多赢观念,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当地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有利于富裕当地人民,从而用开放合作的态度来认识 和对待在当地开展的勘查开发工作,自觉当好东道主。
2. 环境要优。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支持、配合,为地勘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尤其是要保证勘查工作的用水、用电和用工以及基本的交通条件,同时还要为地质工作人员提供食宿等 便利条件。
3. 断事要公。地质队伍在一个地方开展勘查开发工作,难免会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会发生一些利益上的争执。如,勘查开发施工需要修路、平地盘,会损害村民的树木、庄稼、草场等,这就产生了利益补偿问题;在当地聘用民工会有工资待遇及人员管理上的纠纷;在矿权维护、续登、流转或开发方 面需要矿管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勘查施工的设施有可能被盗,矿权区有可能被侵占……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地方政府应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依法行政,尤其是对待地勘单位和当地村民的利益纠纷,要从长远和大局出发,秉公办事,坚持公开、 公平、公正,以保证勘查开发的顺利进行。

找矿体
找矿体,是指从事地质勘查的主体或称法人。找矿体居于勘查开发活动的中心地位,对找矿进程和找矿成果具有支配作用,要提高找矿效果,政府应调动和保护 好找矿体的积极性。
1. 门槛要提高。目前从事矿业勘查开发的法人非常复杂,既有专门从事地质勘查的国有地勘单位、从事多元经营的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由于对市场准入规范不严,门槛过低,使许多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人员的“皮包”公司、投机商取得了从事矿业勘查和开发的资质,成了矿业市场的“搅局者”。对此,应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把不具备勘查开发实力的“外行” 清理出局,对以矿权炒作为目的的投机企业要敢亮“红牌”。
2. 政策要放宽。在规范资质管理的基础上,对真正从事矿产勘查的企业,特别是对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目标的中央地勘单位,要在政策上倾斜,在矿权管理上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招、拍、挂,应通过行政渠道为中央地勘单位配置矿权,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找矿优势。同时,在中央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户口、家属调入、集资建房等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给预优惠和照顾。
3. 利益要出让。找矿是一种经济行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地勘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都应顾及地勘单位的利益,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树立富企强业新思维。不要把地勘单位的市场利润、矿权流转收入都拿了去,使地勘单位“零积累”,无法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

找矿人
找矿人,是指直接承担找矿任务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找矿的实施者,对找矿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家和地勘单位对找矿人员应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1. 政治上要有位。
对找矿人员要从政治上关心,开展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对做出突出成绩尤其是找矿立功人员,要及时给予表彰;对野外一线找 矿人员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授予劳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对单位改革发展的重 大决策要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
2. 经济上要有利。
找矿工作异常艰苦,要尊重找矿人的付出,从制度上、机制上对他们的劳动给予合理的报酬。除野外津贴外,应考虑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在股份、期权方面给予一定的利益;对在获取矿权、矿权流转以及矿业开发等方面的骨 干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利益。
3. 文化上要有为。
国家和地勘单位应加强地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三光荣” 精神,培养地质找矿人员的敬业精神,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找矿立功责任感。同时, 国家也要在全社会营造地质先行、找矿光荣的舆论氛围,使找矿人员成为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使找大矿、找富矿成为地质人员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悼金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