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吧,天湖铁矿

标签:
天湖铁矿真相新疆董永泉杂谈矿业开发 |
分类: 纹石论矿 |
我爱的是天湖铁矿,是地质事业。虽被打倒在地,仍念念不忘天湖,眷恋着天湖。在尚未落实政策的七六年,我写了《天湖铁矿地质……和成因》,最近又翻出一篇20多页的《天湖铁矿勘探报告补充材料和说明》,和《成因》一篇同时完成。 这都是马后炮啦。说它做什?七六年我已正式调公司,天湖铁矿还在我脑子里打转,到1980年 为参加新疆地质学会讨论,又赶写了一篇《勘探程度和科学性和合理性》来不及写全文,只是“详细摘要”交流,发言时尽情发挥。后两篇都是论证天湖铁矿的勘探 程度和可信度。每次都是应约而写,不断补充和完善。系列之一至之七,平淡直叙。交代天湖铁矿的基本史实,和我个人的观点。
到1991年未,我退休离开新疆之前,我还常常浏览国内各种地质杂志,在数学地质方面,常见到的是矩阵分析,相关分析的应用,尚未见到用误差理论判定勘探程度的文章。看来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2年后,我就没看地质杂志了,甚至戏说自己连“地质”两个字怎么写都忘了。对近20年地勘技术方向有何新发展一无所知,我将它登上博文,一则向人们论证天湖铁矿勘探程度是合理的,科学的,再则是希望行家点评我的论文。愿洗耳恭听。所以我自己留言“敬候对话人”。
最近翻出一张《天湖铁矿Ⅰ矿体矿层联系图》,这张图是1968—1969年停产时我编的。但704队报告没有用它,只送给鞍山院一张。对于说704队对矿层联系缺乏认识,看一看这张图,对矿层联系的认识是有一定深度的。
T13-1 T13-2
T13-3 主体放大
T13-4 T13-5 图例说明
超前过量投入工程绝对是浪费,天湖钻探工作量是1967年已基本完成,不到1%的进尺,受文革影响,停产三年,到1971年才补充完成(见鞍山院文件)。
此时,八钢还只是年产10万吨的小钢厂,吃不下天湖铁矿,酒钢书记虽然说过“宁要天湖的深,不要镜铁山的高”。但最后还是畏深知退,没有实际行动。天湖铁矿又沉睡了30年,即使一大队1988年提交了“勘探报告”,八钢也没决定上马。又掏钱请有色“帮忙”,到伊犁新源的式可布台富铁矿再做评价勘探。这说明什么?一是天湖太深,不敢上马;二是天湖一案已对不住有色,式矿不可重演;三是一大队花了800万,储量还是和有色704队一样,一队也不过如此。故主动找有色干式矿,弥合一下紧张关系。本来有色在伊犁有703队(无施工力量),还是从哈密把704队调去伊犁钻探。历史常常出现相似的重复,兄弟又携手了。伊犁式可布台是很不错的富矿,与海南石碌富铁矿有点类似,不知何故,八钢又没有选中它。但天湖又不敢上。如此这般又拖了10年,也就是说一大队的“成果”被搁置了十年,提前十年花800万元也是极大的浪费。最后,八钢把天湖铁矿卖给民营的大明公司,从中捞了一大把钞票。后者在本世纪初上马了。今天已达年产60万吨的现代化矿山。鞍山设计院最终也没得到好处,大明公司设请他做设计,丢了一笔大生意。
假如当年八钢不急于抢矿补勘,拖到世纪末,直接由大明公司接手天湖铁矿,他最多花一、二百万让704队补一点工作。国家800万省下来,大明至少可省600万。于公于皆大欢喜,八钢收购矿石也可以降低一点成本。对那些大手大脚大花惯了国家金钱的人来说,他们是不会算这笔帐的。
原想本文长篇大论一番,看看前面十几篇,点阅者寥寥无几,言评论者只是个位数。还是打住吧!
本系列的效果:1、引起小议论,褒贬不一,还算有所反应;2、被点名批判和揭露者,老羞成怒,批驳我的文章,如若言之有据我无任欢迎,若是恶意攻击或漫骂就当是用尾窍说话,不屑理睬;3、泥牛入海无消息,千石也激不起一层浪,那也无奈,只当借博客这个平台立此存照,让后人去评说吧。
系列文章中得罪不少人和单位。没办法,为框正历史,我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歪史长存,“误人子弟”。别以为有了官方正史,有红头文件又有嘉奖,就一定正确,一定光荣。周老虎领取林业厅的二万元奖,不也是有红头文件又有奖么。
我想起陈老总当外长时,说过震惊世界的几句话:来吧!你们从东面打过来,从西过打过来!从北面南面打过来!都来吧!老子头发都等白啦(川音白念be)。为天湖铁矿正名!还人民以知情权!还我清白!
致鞍山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
鞍山院是我国最早、最大、最权威的矿山设计院。应有历史责任心,坦诚相见是挽回损失的最好办法。希望留言和评论天湖铁矿系列文章,恭候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