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灵地 信马由缰话矿业
(2008-07-25 15:21:32)
标签:
矿业开发产经刘继顺杂谈湖南矿业 |
分类: 矿业论道 |
湘楚灵地 信马由缰话矿业
刘继顺
2008-07-25
湖南位于中国中南腹地,总面积21.18 万平方公里,人口6738 万。湖南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南面三面环山,北为洞庭湖平原。其形若口袋,又似宝座,坐南朝北,宝座的椅背为南岭山脉,东面的罗霄山脉和西面的武陵--雪峰山脉分别为宝座的左右扶手。东面右扶手有炎帝陵,西面左扶手有舜帝陵,靠背则有义帝陵。京广、浙赣、湘桂、湘黔、襄柳、长石和洛湛7条铁路将14 个市州网状相连,在省内形成了株洲、衡阳、怀化、永州、等7 个铁路枢纽;京珠、上瑞、湘桂、长常等高速公路近2千公里,使省会长沙与各市州可朝发夕至。境内湘、资、沅、澧四水入洞庭,通长江,有岳阳城陵矶、长沙霞凝港、株洲航电枢纽、衡阳大元渡航运枢纽等重要内陆港口。
一、湖南矿产资源特点
截止2005 年底,已发现有矿产141 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01 种,锑、钨、铋的保有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钴、钒居中国第二,铅、锌、铌、钽分别居中国第四、五、六位,隐晶质石墨、普通萤石、海泡石、石榴子石、冶金白云岩等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重晶石等居中国第二,金刚石居中国第三。
湖南单位国土面积上,以矿产地计数的资源丰度值,高达60%左右,为中国平均丰度的4倍。全省1989年储量平衡表所列矿产地871处、矿种89个,如按1987年国家标准加以统计,小型矿床占70.4%,中型矿床占20.1%,大型、超大型矿床占9.5%。全部83个大型以上矿床中,有色金属矿床占13个,稀散元素矿床11个, 黑色金属矿床4个, 非金属矿床55个。锡矿山锑矿、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石门雄黄矿的探明储量均达世界级矿床规模。
湖南省6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娄邵郴3 市;57%的锰矿探明储量分布在花垣、道县、桃江境内;88%的原生锡矿探明储量分布在郴州红旗岭、柿竹园、野鸡尾等矿区;98%以上的砂锡探明储量分布在常宁;67%的钨矿探明储量分布在郴州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矿区;45%和53%的铅、锌探明储量集中在临湘桃林、常宁水口山、桂阳黄沙坪和花垣李梅矿区;57%的锑储量集中在冷水江市锡矿山;80%的萤石储量集中在柿竹园;40%的海泡石粘土储量集中在浏阳市永和,而94%的石墨储量则集中在郴州市鲁塘和桂阳荷叶。
尽管湖南的稀有金属储量大,但大宗金属矿产储量小,如铁(主要为沉积变质型祁东式铁矿,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难选冶),铜(规模小,有矽卡岩型、硅化破碎带一石英脉型和含铜砂岩型),缺铝和石油(未探明)。铀矿规模亦小,主要有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湖南多种有用矿物共生或伴生的复矿,占产地总数80% ,如水口山有用金属元素有12种,七宝山有14种,而类似锡矿山单一产锑的单矿仅占产地总数18% 。1988年统计,全省复矿数量为单矿数的4.5倍,一般复矿矿种属中品位, 单矿种多属高品位。
湖南省矿产资源结构特点是:“味精”矿产多,“主食”矿产少;复矿多,单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小矿多,大矿少。
二、湖南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基础较好
湖南早在商周时期就制作了著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现已形成较完整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和矿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目前拥有国内领先的锑冶炼与锑品生产技术、钨冶炼与钨品系列产品、锰冶炼及锰品生产技术,铅、锌、铋、镓、铟、锗等的冶炼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强石膏粉等非金属矿产的加工技术属首创,株洲冶炼厂的铅、锌加工能力居世界第5 位、亚州第2 位,现已形成了长株潭矿产品冶炼与深加工基地、郴州、衡阳有色金属开采与加工基地。
目前湖南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96 家(甲级35 家,乙级18 家),拥有除海洋地质调查、石油天然气勘查外的所有11 类地质勘查资质,从业人员有12110 人。研究、设计、教学力量雄厚,以中南大学及6大设计院所为代表的矿业科研力量,为湖南矿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民间选冶加工技术世代相传,独有特色,以桃江为代表的利用锑等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以浏阳为代表的采砂金技术;以“没有银矿及有色金属矿山的银都”永兴为代表的,利用工业废物(废液、冶炼废渣废尘阳极泥、加工废料、废旧电器电路板),提取银、金、铅、铜、锑、钯、铟、钼金属元素。
三、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
1、湖南地处扬子与华夏两大地块的交接部位,太行山深大断裂和郯庐深大断裂的南延入湘,以及其他一系列基底断裂的先后发生,促使湖南境内控矿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复杂化,形成了湘东南(南岭)、湘中和湘西三大成矿区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在中国16个重要金属重点成矿区带中,湖南省就有南岭和湘鄂西两大成矿区带。南岭地区锡矿找矿是我国的4个重点找矿工作区片之一,先后有5个锡矿评价相继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果。湘西—鄂西成矿带在湘西找矿取得重大进展,现已探获铅锌资源量近400 万吨,预测通过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后,该成矿带的铅锌资源量将达到1000 万吨以上,可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铅锌矿基地;雪峰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锑金矿成矿远景区。
以湘中地区锡矿山锑矿为中心向外围辐射, 出现锑金、锑汞、锑钨共生或伴生的过渡。而钨在湘东南以钨锰铁矿(黑钨矿)为主,经湘中到湘西,钨铁矿和白钨矿逐渐增多。在七宝山矿田,富于金银铁锰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组合不少于5个;在黄金洞矿田,含金石英脉多达30多条。它们均有发展成为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可能性。
2、燕山期岩浆侵入成矿作用强烈,形成了以骑田岭、铜山岭、九嶷山、水口山、七宝山为中心的岩浆侵入成矿矿结,特别是骑田岭矿结,世界驰名。有与燕山中期“S”型花岗岩有关的(Nb-Ta)-W-Sn-Bi-Mo-(Pb-Zn)成矿系列(郴州—蓝山断裂以南,以柿竹园、瑶岗仙、香花岭为代表,强云英岩化+ 强钠化→萤石化条纹岩+ 矽卡岩化→萤石化+ 硅化→矽卡岩化+ 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与燕山晚期“I”型花岗岩有关的Cu(Mo)或Cu(Sn)或Cu(Zn)-Pb-Zn-Ag-Au 成矿系列(如水口山、坪宝矿田、铜山岭矿田为代表,),其外围分布有沉积—改造为主的Sb-Pb-Zn(Mn)-Ag成矿系列(以后江桥铁锰铅锌矿、长城岭铅锌银—锑矿为代表)。
3、虽然历经多次大规模矿产资源勘查,但湖南省的找矿潜力依然很大。据预测,煤炭找矿潜力在45 亿吨以上,铁矿的A 级资源潜力为2000 万吨,锰矿的资源潜力达1.56 亿吨以上,三氧化钨150 万吨,锡130 万吨,铅700 万吨,锌1500 万吨,金500 吨,稀土100 万吨,磷矿石2 亿吨,石膏130 亿吨。此外,湖南省金刚石资源成矿条件较好,有找到大型甚至特大型矿床的前景。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十分丰富,可供长期开发利用。
四、湖南矿业发展空间广阔
湖南有色金属产量丰富。2006 年10 种有色金属产量达745.4 万吨,其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0%左右,其中锑矿产量达85.3 万吨,居全国之首;钨矿117.4 万吨,锡矿46.2 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 位、第4 位。
然而,湖南省有色金属加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只占总产品的10%左右,增加值只占湖南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总量的19.6%,尤其是钨、铋、钼、锡等优势矿产的开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有必要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特别是钨、钼、铋、锡优势矿种的产业化。
湖南铁矿的保有储量虽达10 亿多吨,居全国第10 位,但品位低、颗粒细,杂质成分高,选矿难度大,且赤铁矿占有较大比重;锰矿保有储量1 亿多吨,居全国第2 位,但其中62%为低品位的碳酸锰;磷矿保有储量17 亿吨,居全国第4 位,但85%以上为低品位胶磷矿。
湖南华菱集团等钢铁企业每年铁矿石需求量达2000 多万吨,省内只能供应10%左右。湖南省铅锌冶炼能力很大,株洲冶炼厂年需铅锌精矿26 万吨,湖南省内供应量不足30%。株洲硬质合金厂所需钨精矿,湖南省内保障能力也只有40%。湖南省每年所需煤炭达6300 万吨以上,需从省外购进2000 多万吨。
五、寻求新突破,焏需新思维
目前矿产勘查进入攻深找盲,探寻难识别矿床的阶段。问题随之而来:
1、浅表的成矿规律和找矿经验,恐难应用于深部找矿。浅表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常常难以反映深部的地质特征。
2、我们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都有其不可避免的设计缺陷,而且随深度增加,矿致信息将更加微弱,常常为噪音所掩盖。
3、因随深度增加,采掘成本急剧上升,导致所探求的矿体规模和质量要求增高。由于深钻费用高,更因“一孔之见”,直接揭露到可采大规模高质量矿体,难度较大。
4、目前所总结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大多停留在浅表“就矿找矿、就矿论矿”层面,对深部地质特征、矿化规律及可能出现的矿种、矿床类型,预测性差。
因此,欲获得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广阔的立体想象,高超的破案思维,敏锐的信息捕捉,无畏的禁区闯荡和“敢为天下先”的气概。
湖南矿业技术较为先进,矿业人才济济,找矿勘查时有发现。然而,湖南矿产勘查界较为封闭,“自以为是”现象较重,排斥与贬低理论勘查之为较多。在纳新开放邀“天下奇才为我用”方面,似嫌不足。
湖南矿业的发展,需要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创新的胆魄。
寻求新突破,焏需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