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企业家:“知本”击“资本”,华光射斗牛
刘继顺
2006-10-31
国人传统的观念中,教授与企业家,经商与求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地与生活方式。“视金如粪”的教授宁愿被人叽笑为“穷酸书生”,也不愿沾上金钱的“铜臭味”。
走出象牙塔,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对于教授而言,是要经受一番心灵撞击的。因为公司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仿佛与学术研究是格格不入的。办产业进商海,学术界同仁与社会会有怎样的评价与看法?“下海”是离经叛道吗?商海中的教授属何种“成份”--学人抑或商人?会不会被开除出“学术界”,从而失去多年生存过的精神家园?对于教授而言,欲从学术跨过产业这一道貌似存在的巨大鸿沟,是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而大多数学者,在学术与产业的“鸿沟”面前,犹豫了,退缩了!
然静心细想: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发表论文,著书立说,鉴定评奖?至于科研成果是不是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能不能与产业结合,是否有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可能,能否在产业化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难道作为研究者的教授,不应该思考的么?!
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曾经偏执的说过:搞科学的大多与“骗子”差不多,“骗”老百姓的钱!科学研究好比买彩票,你不知道哪个号码能中奖,有意义。科学家有时为了一个问题,花了大量纳税人的钱,却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有何意义。正如他在证明地中海曾经被蒸干过,为一片荒原的项目上,花了大约1000万美元,他因此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大教授、院士,加薪。他问自己:这对老百姓有什么用?他也问过历经20年花了200亿美元的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丁肇中教授,划不划得来?他还认为,是不是应该通过发明、创业将过去“骗”来的钱,还给老百姓?
因此,搞产业与做学问,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对人类社会作贡献。有什么必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呢?再说,通过创办产业,一方面能够让科研成果主动接受市场的检验,会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加贴近生产问题,防止“假大空”的所谓成果充斥学界。另一方面,以科研成果的应用及对世界顶尖级竞争对手产品的了解,使学生能真实地找到本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的进程和学术前沿与研究热点,为学生提供条件较好的实验检测及验证的研究手段和实习平台,并吸纳科研进程中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思想,从而推动企业技术不断进步。还有,只有创办产业才能够证明知识可以创造财富,才能将原来花销掉的科研经费--纳税人的钱,再回馈社会,返还给纳税人。知识的资本和资金的资本一样,最重要的是在于运用,在于灵活周转,而不是“锁在抽屉里”,“封在档案中”。知识资本不是用来装潢门面,招摇过市的,若不表现出来,则是完全没有用的。
如若知识资本一旦与资金资本结合,便会产生不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利润。“财富致敬知识,知识成就财富”,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而今,寄身象牙塔内的有些学有专长的教授已开始从容地涉足商海,成为“教授企业家”。
知本击资本,华光射斗牛。不信请看:
王选:1937年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06年2月13日逝世。
何清华:1946年生于长沙,1980年,跃过大学直接报考研究生,并被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机械系录取为本系文革后的第一名研究生,现为中南大学教授。
1999年7月28日,何清华领衔创办的高科技企业——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由用户预付款起步,迈出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第一步;建成占地16万平方米、年产能可达8~10亿元的山河智能工业园,实现科技成果自我转化;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公司从技术主导型企业转变为资本、技术与管理三者主导的新型现代企业;在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凿岩设备三大门类装备中成功开发出几十个规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工程机械产品,稳居国内第一线品牌位置,并在自主研发、精益制造、诚信经营方面建立了比较优势,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863’高科技计划产业化基地、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企业,并成为《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100榜企业。
江卫世:1945年生,哈尔滨医科大学病毒学与免疫学教授教授。现已退休,为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8年创立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2001年6月,该公司在黑龙江省率先整厂通过GMP认证。目前,江世药业有7条生产线(原料合成车间、生化提取车间、片剂胶囊车间、水针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大输液车间、口服液车间)、7大剂型,设备先进,管理前卫。2003年10月竣工的二期工程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冻干粉和大输液药品生产基地。公司致力于新特药物的开发与研制,并建成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哈尔滨常新生化药物研究所。借助强有力的产品开发优势,江世药业对动物骨多肽、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欧瑞)、脑蛋白水解物(古立西)等公司主打品种深度挖潜,开发出包括水针、冻干粉针、大输液等在内极具竞争优势的多层次、系列化产品。该公司已形成骨多肽类、心脑血管类及消化系统类、神经系统类、免疫调节剂等8大类50余个品种。
刘积仁:1955年8月生于辽宁丹东,198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子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82年和1987年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晋升东北大学教授。他是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东大阿尔派公司)董事长、总裁,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掌管的东大阿尔派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
李金山:1969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肖良勇:1957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从事军事电磁散射的理论研究、短波、超短波(400MHz频段以下)军事通信天线的研制工作。1998年退休后,199年创建了海天天线公司,并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海天天线已成为从事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和射频系统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并于2000年10月改制成功,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0万元升至5千万元,02年的销售收入已达1.64亿元,03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05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
周明德:曾任政府职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现为北京保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北京凤凰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1993年弃教从商。
还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