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方法让幼儿理解时间观念

(2012-07-17 12:58:10)
标签:

育儿

时间观念

孩子

成长

早教

宝宝

培养

拖沓

分类: 幼儿早教

  三个方法让幼儿理解时间观念

    3岁的彤彤最近一段时间开始频繁使用“一会儿”“马上”这样的词语,每次当我提醒彤彤该干什么的时候,彤彤都会用“一会儿”或“马上”漫不经心的回复我,说完也看不出有任何行动的意思,彤彤这样的行为让我感觉“一会儿”或“马上”是一种绝望的等待,这种绝望的感觉很难让我有耐心等下去。记得以前也曾经看到有妈妈在博客中写过如何教育孩子改正不拖沓的毛病,于是乎,我就有了一些莫名的焦躁与担忧。纠结于是否应该纠正彤彤,或者应该如何纠正更加有效果。

    同样的事情,我和彤彤互换角色会怎样呢?某天,我在厨房里做饭,彤彤自己一个人玩得无聊,跑到厨房来找我,因为锅在火上不能离开,我随口和彤彤说:“妈妈,马上就来。”彤彤立刻大哭,任我无数遍的重复:“彤彤,马上,妈妈,马上就来”却对彤彤完全没有安慰的作用。一时懊恼,怎么孩子就连一会都不等呢,这个孩子是不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现在的“小皇帝”们简直是惯得没样。于是,任凭彤彤大哭,坚决做完饭才来陪她。

    这几天,开始给彤彤买一些关于认识时间的绘本,看着彤彤对于那么简单的时针和分钟走到哪里都认不清楚,突然恍然大悟。对于一个有时间概念的成人来说,当你听到“一会儿”这个词,之所以可以有耐心去等待,是因为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即便是这样,每个人对于“一会儿”的理解仍然会有很大的区别,“一会儿”对于不同人来说,也许是5分钟、也许是10分钟、也许是15分钟。由于认识上的分歧,成年人的我们也可能会因为对方“一会儿”的承诺,让自己等得太久而不愉快。而对于彤彤这个完全没有时间概念的孩子,“一会儿”的概念更是绝对不可能和我们成年人统一的。这正如,我和彤彤,不论谁让对方等一会,都会非常的不愉快。

    懂得了这个道理,也让我重新开始审视孩子拖沓的问题。既然是因为时间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就需要找到一个彤彤可以理解时间的方法,试图让我和彤彤在时间上的概念统一了,也许,这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

 

一、自我控制法

    提前和孩子约定,通过数数的方式,数到10就做某件事情。这个方法在彤彤1岁多的时候就一直在使用,开始的时候,彤彤自己数不了,是由我来数,慢慢的,彤彤要求自己数数,主动控制权自己掌握,彤彤也更加愿意执行。一些短时间要马上做的事情,当孩子不愿意马上执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个缓冲的时间,感觉自己做主,孩子也更愿意配合。超过1岁8个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数数,并且对于孩子每次数数后立即执行的行为加以表扬,这样孩子更有自我控制的成就感。

 

二、眼见为实法

     小闹钟定时器是孩子认识时间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让孩子更加清晰的体会时间的变化,我觉得在定时器的选择上还需要费一些心思。彤彤目前的阶段对于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所以,我觉得尽量不要使用电子定时器,这个时期的孩子观察能力非常强,所以,给孩子选择哪种可以看出时间转动变化的表盘式样的定时器,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

三个方法让幼儿理解时间观念


      推荐我自己用的这款定时器,我觉得比市场上那些鸡蛋类的定时器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明确的看出时间刻度的变化;第二,彤彤可以通过表盘中的旋钮的角度变化,体会时间在前进的感觉。大约2岁8个月左右,彤彤就可以自己动手上5分钟的闹钟,准确无误。

 

三、曾经经历法

    孩子每天经历或者曾经经历的一些固定的作息时间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时间,例如,彤彤吃完早点,咱们去做某件事情;或者中午睡玩觉,我们可以吃什么东西。由于,彤彤每次都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彤彤很容易明白这个事情会在什么时间发生,也就对时间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理解了彤彤,这段时间,我开始尽量避免对彤彤使用“一会儿”这样的词,每当彤彤催促我的时候,我就和彤彤约定一个时间,上一个小闹钟,然后,在闹钟响起的时候准时出现在彤彤面前。而当彤彤每次对我用“一会儿”的时候,我也鼓励彤彤自己为“一会儿”设定一个时间,当我和彤彤对“一会儿”的时间概念达成统一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拖沓”并不是幼儿的毛病,而是幼儿对时间认识的一个过程,如何让这个过程愉快轻松的度过,避免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就需要我们使用一些适合引导孩子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方法。总之,统一思想,世界就和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