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一条《13岁女孩不堪家暴跳楼身亡遗书希望捐赠遗体》的新闻,相信有许多如我一样身为人母的家长看后久久不能平静。当我们还沉浸在前不久刚刚发生的7岁女孩小萧然被继母打死的愤怒中不能自拔时,13岁女孩孙正雯的自杀无疑再一次袭击了我们已经脆弱的心灵。表面上看,两个事件似乎有区别,一个是继母因为私利无端的责骂,一个则是新生父母借助恨铁不成钢的所谓“善意肆意妄为;一个是在无知与无辜中被动推向死亡,一个则是在惊恐和哀怨中自愿放弃生命。然而,在他们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了两个孩子都在用生命为大众敲响了关注儿童“家庭暴力”的警钟。
“家暴”是一个残酷的词语。当人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子里时,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全国妇联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一些儿童在家暴中受伤,甚至丧命。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88%。面对中国如此严峻儿童家庭暴力问题,许多教育专家纷纷站出来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行大力宣传,强调家暴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因此,关乎于下一代人格行为甚至是人身安全的问题,必然也必须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此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但为何家庭暴力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这是应该值得反思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人都将打孩子认为是家务事,无须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残打死,就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解决。全社会普遍漠视未成年人的精神损伤,很少有人认为父母打骂孩子就是虐待儿童。更有如“狼爸”“鹰爸”这样带着“打是亲,骂是爱”的光环把孩子打进名校的所谓“成功”教育案例,怂恿着更多父母冠冕堂皇的带上所谓“爱”的面具,只有儿童能感受到那是狰狞、是恐怖。从13岁女孩孙正雯自杀事件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孩子不断遭受家庭暴力,直至决定自杀的漫长岁月中,她的老师、同学、邻居甚至亲属,都并不是对此事一无所知。我们不能说她们对孙正雯的遭遇都漠不关心,在老师曾经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这些似乎都是外人的人们除了劝说再没有为小正雯提供任何庇护的手段,我想这也是家暴问题的关键,这也让我们反思如何才可以保护那些还在家暴中遭受煎熬的孩子们,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制度化、正规化、社会化杜绝家暴
杜绝家暴应从法律角度对反家暴立法。明确家暴概念,整合散落于现行各条法律法规中的反家暴规定,同时明晰各部门及个人的反家暴职责,建立家暴强制报告制度,通过制度化、正规化、社会化的方式,真正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针对儿童的家暴行为。正如一些国家已有较为成熟的家暴“禁止令”制度,比如美国《防止儿童遭受虐待法案》明确规定的“强制报告”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与孩子接触的人员,如邻居、医生、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在了解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只是可能遭受家庭暴力时,必须积极有效快速报告。让家暴不在被简单的划分为家务事,让所有社会人对家暴有具有关注和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从娃娃开始普及家暴知识
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一项有关家庭暴力的专题调查中,从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的同学们提供的回答中发现,在遭遇家庭暴力后选择忍受的孩子比例最多,占52%;在家中发生家庭暴力后,选择冷战,不理不睬的同学占了45%。通过这个调查发现许多孩子缺乏家庭暴力知识,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成为放纵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反家暴知识从娃娃学起的必要性,应在课堂中加入反家暴知识普及的内容,指导孩子应如何正确应对家庭暴力,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提升家长素养,建立纠正机制。
家长的素质事关未来公民的素质。国家应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指导家长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自觉拒绝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同时,社区也应建立纠正机制,不仅救济受害者,还对施暴者进行强制性心理干预,对于身临家暴现场中的目睹儿童进行及时救助,在家暴孩子身边建立有效庇护机构及必须的支援团队。
孩子是未来,他们的成长承载着整个社会进步的希望,“家庭暴力”则是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它的存在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巨大,甚至有可能为未来社会造就更多的不安因素。因此,如何制止“家庭暴力”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成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我做起,拒绝家暴”也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最郑重且必须履行的承诺。
小正雯走了,带着她对短暂人生的痛苦离开了我们,当我看到小正雯的遗书中关于捐赠遗体的愿望时,更感受到了这个年仅13岁的女孩在生命最后一刻的那份眷恋之情。她用生命留下了呼声,力量虽然十分脆弱和有限,却足以表达她在渴望幸福、亲善和谅解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内心要求,大人世界应该重视她的存在,应该倾听这份用生命发出的最后呐喊。当家庭暴力发生时,尽己所能,保护被家庭暴力迫害的孩子,是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义不容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