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成长中机会与惊喜并存

(2012-03-12 12:42:56)
标签:

育儿

机会

惊喜

早教

分类: 幼儿早教

    孩子成长中机会与惊喜并存

   几天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并且颇有感触:成长中,孩子能够带给父母多少意外的惊喜,许多时候取决于父母给孩子多少机会。

    前几天,老公和婆婆带彤彤出去玩,回来以后对我说,赶紧教孩子学使用筷子吧,我们看见一个孩子才2岁多,筷子就用的相当娴熟了。然后就想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使用筷子的事情,我想这个孩子一定不是一天就学会了使用筷子,孩子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许多孩子尝试过程中的混乱,孩子是否学会使用筷子,除了父母对于姿势的纠正以外,更多的则应该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而彤彤之所以现在还不会,那是因为我们主观上认为彤彤不可能会用,客观上根本没有让彤彤接触过。没有给机会也不要期待有惊喜,正所谓,孩子成长中,机会与惊喜并存。

    然后想到彤彤11个半月开始自己在院子里的滑楼梯上用半爬行半行走的方式玩耍,和彤彤同龄的许多孩子都还不敢接触滑楼梯,还记得,爬行的她身边有许多飞快奔跑的小朋友的脚的场景。1岁6个月,彤彤已经可以自由并利索的在滑楼梯中上下穿梭,甚至可以从滑梯下逆行沿着斜坡爬上去。而比彤彤大半岁的两岁小哥哥,却还需要家长的搀扶与保护才可以在滑楼梯上玩耍,孩子是否可以自己玩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家长说孩子不行,也从来不允许或者是不放心让孩子尝试。

     彤彤2岁8个月,突然在某天晚上会自己醒来说要尿尿,我认为彤彤太小,于是每天晚上不论自己多困,都爬起来陪她上厕所,帮她撕手纸,擦屁屁,然后,再回到床上一起睡觉。2岁8个半月,看到一篇文章,妈妈说孩子1岁8个月就可以自己去厕所了。于是,就决定在那天晚上让彤彤自己试试。我告诉彤彤如何脱裤子,如何撕纸,如何擦屁屁。再稍加对自己能独立起夜这件事情的渲染和鼓励,让我惊讶的是,她做得比我想像的要好的多。原来,彤彤早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是我一直没有给她表现出来的机会。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孩子早学会上厕所比晚学会上厕所有多大的好处,或者显示家长教育如何的成功与出色,我只是希望在孩子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可以及时给她尝试的机会,至于时间的早晚,只要是顺应孩子自己各自的成长发育情况就好,不苛求快慢。

    昨天,彤彤玩得高兴,再房间里狂舞的时候,把自己的水杯碰翻了,水杯里的水迅速留到了电视柜、地台和地板上,场面瞬间狼藉。爸爸下意识的对彤彤喊了一句:“彤彤,别动。”然后,就希望把彤彤抱离开,然后,再由大人收拾残局。我及时制止了爸爸,拉着彤彤的手去了厨房,找到了一块布,然后,又去厕所拿来了一个盆。当我把彤彤领回到那片满是水的地方的时候,我把布递到了彤彤手里,我告诉彤彤:“彤彤,你把杯子碰撒了,因此,请你把这里所有的水擦干,如果布的水太多了,彤彤可以把水拧到小盆里。擦干后,彤彤要把布洗干净,把盆和布都放回原位。”说实话,交给彤彤这么复杂的工作,还是第一次,我心里并没有底,甚至,也怀疑彤彤是否可以完成。然后,我看见彤彤很认真的把所有地方的水都擦干,把多余的水拧入了我给她的盆里。拿着盆和布去了厕所,搬了把小板凳站在洗手台上面冲洗布,当彤彤再回到客厅来找我的时候,洗手盆已经放回了原位,小小的她拿着洗干净并且拧干的布,兴奋的给我,说:“妈妈,这个是给你的礼物。”我真的很惊喜,感叹,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宝贝女儿长大了!

    前几天,看见一则新闻,一个五岁的孩子独自在医院里陪护重病的妈妈(新闻背景参见:《5岁男孩洗衣喂饭照顾重病卧床妈妈》),小小的他不但可以照顾自己,还把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同情孩子这么小就要经历如此生活的磨练同时,也不禁感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锻炼,就会有怎样的收获。我们的孩子,虽然不需要像这个五岁的小孩如此这般辛苦,却也需要一些磨练和锻炼。有句话说的好,“怎样的孩子取决于怎样的家长”,孩子成长过程中,“机会”永远与“惊喜”并存,而这全部源于家长,“机会”在于家长创造,“惊喜”在于父母发现。因此,当孩子没有给家长带来“惊喜”时,多检讨一下自己,少责备一些孩子,接纳孩子就是接纳自己,孩子不需要急功近利鼓励的言语,那会给他带来压力,用行动默默支持他吧,多创造机会,多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惊喜”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不必苛求惊喜的时间,“惊喜”就在路上,只要不忘记给“惊喜”一个“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