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父母盲目给娃补钙四大诱因

(2012-03-08 12:57:23)
标签:

育儿

补钙

中国

盲目

九成

婴幼儿

父母

诱因

微量元素

检测

妇幼保健

分类: 新闻热评
 
我给孩子补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2-03-08 16:00    截止时间:2012-05-08 16: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中国父母盲目给娃补钙四大诱因
    3个月零9天,彤彤学会了翻身
    中国父母盲目给娃补钙四大诱因
        6个月带彤彤去妇幼保健站体检,医生说彤彤“方颅”,我这当妈妈的使劲端详了半天,也没看出“方”来,心里嘀咕:明明是张“圆”脸怎么就“方”呢?这方颅应该有个标准吧?到底怎么才算“方"呢?表要吓唬我……

    ==================================================================================================


       近日,“补钙”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近九成的家长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在宝宝六个月之前就开始给孩子补钙。面对中国婴幼儿全民补钙这一营养奇观,终于有专家站出来表示,
    吃母乳再补钙纯属荒谬(点击查看相关新闻),正常的孩子,不需要额外添加钙,补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彤彤2岁10个月,除了感冒时会吃些儿童VC,从没有特意补过钙或者其他维生素,3个月零9天会翻身,6个半月开始长牙,11个半月会走路,发育正常、很少生病。这让我更加坚信,不补钙或其他维生素,孩子也可以健康成长。

        还记得,一次在北美华人论坛上一个妈妈在发帖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妈妈发帖:“求帮助,我家孩子缺钙又贫血,需要如果补。”一个美国妈妈跑过来问:“你是中国妈妈吗?”妈妈回答:“是啊,你怎么知道?” 美国妈妈回答:“中国孩子都贫血缺钙!”中国妈妈问:“为什么?”美国妈妈回答:“我也不知道,很邪门的。”

        那么,为啥中国孩子都贫血缺钙呢?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父母这样狂热的给孩子补钙和各种其他药剂呢?巧巧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大约有如下四大诱因。

     

    一、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不专业的建议

          中国孩子在出生离开医院后开始接受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孩子需要定期去妇幼保健站打疫苗和进行体检评估,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妇幼保健站的医生则是他们抚养宝宝最权威的专家,然而,妇幼保健站医生对婴幼儿健康知识的欠缺,对婴儿保健品的盲目推崇,则成为家长选择补钙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彤彤6个月内,每次去妇幼保健站体检,“是否补钙”是妇幼保健医生在了解孩子成长情况调查问卷中必问的一个问题,巧巧不知道到这个问卷的设计是不是妇幼保健统一制作印制的,但,那的确是一个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每次巧巧依据实际情况告知纯母乳喂养,从没补过钙,都会遭致医生批评。夏天,由于天气热,不会坐的彤彤长期躺在床上,头部因为出汗并频繁与枕头摩擦出现枕秃现象,医生见后告知我彤彤有缺钙现象;6个月再次去体检,我仍然告知未给彤彤补钙,医生则告诉我,依据她的观察经验,彤彤已经出现“方颅”,应该属于严重缺钙现象,如果再不补会影响婴儿发育。并建议我去医院化验微量元素。

        “是否补钙”做为婴儿保健登记问卷的必答问题,“需要补钙”成为保健医生的指导建议,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完全没有抚养幼儿经验的新手父母,则成为了给孩子补钙的重要原因。

     

    二、微量元素检测成为评定儿童健康标准

        孩子过了3个月,巧巧身边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很多父母给孩子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这些父母,有的是接受了妇幼保健医生的建议;有的则是抱着“只有知道孩子缺什么微量元素,才能更有的放矢地给他们“补”,不用担心补过量”的心态;还有的抱着“大家都去检测了,那就去测测看。”的“随大流”心态。有验血的,有验头发的,更有认为做骨密度测试才更加准确的。在中国,微量元素检测似乎成为检查孩子是否健康达标的最科学的标准。

         面对,一个个在抽血面前痛哭的宝宝,巧巧疑惑,在中国这么普遍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测,应该是每个宝宝必须进行的检测吗?每个宝宝都必须完全符合哪些检验标准的范围才可以算是健康孩子吗?抱着这样的疑问,巧巧请教了巧巧认识的美国妈妈,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美国孩子只要没有特殊缺钙或其他微量元素的不良健康反应,是不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当我问及为什么不检测时,得到的回答则是:“也许是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污染。”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孩子应是在出现缺乏钙或其他微量元素的不良症状,或者接触过高危污染源等情况下,才会考虑进行检测微量元素检测。这和我们身边大量先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认定孩子缺钙的程序完全相反。很显然,中国孩子大部分是在没有任何缺钙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被缺钙”了。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婴幼儿都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检测的。因为微量元素检测仅仅只是一种参考,检查结果都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而绝对不是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的唯一标准。婴幼儿微量元素的缺乏,更主要是要看其临床症状,而不是只看检测数据。这就和孩子腹泻后才考虑去化验大便,而很少有家长会时常进行大便化验,检测孩子是否发生腹泻一样。仅仅靠化验单认定孩子身体健康状况是不全面的

       关于微量元素检测的必要性,有医生建议,一般6个月龄以后的孩子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临床症状,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等方面)、喂养情况等,才考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如锌缺乏的孩子,会表现为厌食、生长发育落后、抵抗力差等症状;血铅过高可有免疫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钙缺乏的孩子,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等症状。而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就没有必要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

         关于微量元素的检测准确性,通常来说,用静脉血检测是最准确的,但对小宝宝来说可能比较痛苦,所以最广泛使用的筛查方法是采指血检测。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孩子的痛苦也小,但相对静脉血检测,准确性稍差。而用头发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受头发生长速度差异性及外环境因素的干扰较多,准确性则更差。微量元素检测虽然在中国很流行,但也有的医院对这种筛查方式并不信任,认为在微量元素检测中,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200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甚至还取消了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不过,作为临床指导孩子营养状况的手段之一,微量元素检测目前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只是还需要考虑宝宝的饮食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和外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在质疑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同时,巧巧也疑惑,是否测试值在正常范围以外的都需要进行药物补钙呢? 

       巧巧也曾经在医生的要求下去给彤彤检测微量元素。彤彤在6个月时,微量元素检测显示钙含量比正常值略低。在保证合理饮食,坚持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彤彤完全没有任何缺钙的现象,睡眠质量很好,身高体重各项发育指标都趋于同期儿童成长标准高线,9个月时,彤彤的常规验血报告显示轻度贫血,在不补铁的情况下,注意营养膳食的搭配补充,周岁时指标自然恢复正常。更有医生指出,因为幼儿对食物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因此,只要保证孩子的营养,注重膳食平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可调整或避免微量元素缺乏,而不用一味地补充各种营养素。

        作为一个经历过检测的妈妈,特别想对正在经历的爸爸妈妈说,如果孩子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缺乏症状,大可不用为检测报告上的数据自寻烦恼,关注孩子食品营养搭配,永远比关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更重要。

     

    另:关于儿童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检查在美国多应用于有骨折或慢性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美国最可靠的儿科组织--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其2011年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报告,整理发布了关于骨密度检测应用、结果分析、风险和费用等的推荐意见。(参见: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检测推荐意见)在其风险部分提出以下三点:

        ●行脊椎和全身DXA检测的儿童可能接受的放射剂量为5~6 μSv,其对儿童健康造成的风险尚不明确。

      ●如DXA检查所得数据不能被有经验的儿童骨密度检测中心专家合理解释,则存在误诊的潜在风险,包括由于不恰当地参考T值导致对骨质疏松症的误诊比例增大。

      ●对DXA结果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患儿父母过度忧虑、进行昂贵和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限制患儿体力活动。

        对于骨密度的结论,该组织指出。成人骨密度与骨折的相关性使骨密度检测可提示治疗反应,但对于儿童尚无确切结论。因此AAP推荐意见有明确层次,其关于骨密度检查人群的建议均有明确证据证实,同时还推出一些以专家共识为依据的推荐意见。

      在我国,由于儿童医院设备有限且缺少各年龄段正常儿童DXA检测数据,因此,此检查仍较难被用于临床常规评价。

     

    【注解】

    DX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实用性高,可重复性强,获得检查结果迅速,放射暴露低,具有正常值参考范围,因为被推荐为儿童骨密度检测的方法。

     

     

    三、各类广告及婴儿商店言过其实的宣传

         电视上普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打着专家建议和宝宝健康的旗号,大肆宣扬、肆意夸大婴儿保健产品的功效,成为误导新手父母的一大重要渠道;另外,各大婴儿用品商店的促销导购对于新手父母的建议,已经在用品的里穿着白大坐在各种仪器前给孩子检测的“医生”,用仪器用数据说话的宣传,更是让父母们无所适从。

        且不说那些“医生”专业性让人质疑,单说那些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就实在不能恭维,照一下指甲盖就可以断定缺少什么,这样的检测科学依据到底有多大,巧巧这方面并不专业,说不出什么专业性的反驳,只是这里面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四、亲人施压和妈妈经验交流的随众心理

        最后一个诱因就是来源于亲人和朋友了,在接受了上面那些多方位的宣传,从医生建议、化验结果再到社会舆论,一条条的现实摆在眼前,家人自然会很难克制住,会不断有亲人或热心妈妈提出各种建议,大家在讨论给孩子补钙什么更合适的时候,不给孩子补钙的妈妈似乎就成为了另类,成为对孩子健康漠不关心的代表,频繁的善意体现让新手父母终于义无反顾的走人了宝宝补钙或其他营养品的大军。

     

        现在看来,不论是补钙的还是不补钙的父母,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巧巧只想说,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更要相信作为父母的自己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判断。育儿不是方程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任何情况下,真正了解宝宝身体情况的必定是父母,即便是医生给孩子看病,首先听从的也一定是来自于父母的主诉,然后,医生会依据家长的担忧结合医疗经验进行判断。事实告诉我们,保证孩子的营养,防止微量元素缺乏,要注意膳食平衡,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才是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