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倔强宝宝自愿服从四个法则

(2011-07-18 11:59:26)
标签:

育儿

早教

叛逆期

法则

教育

宝宝

幼儿

2岁

分类: 幼儿早教

倔强宝宝自愿服从四个法则
  

    只要你愿意,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或法则,这个应该并不难,不信,你看,就连2岁的彤彤小朋友都可以总结出个什么法来。     

    某天,听到窗外鞭炮响起,彤彤小朋友自言自语的说:“鞭炮,我吃奶奶,吃奶奶就不害怕了,有鞭炮,吃奶奶法。”这小家伙让我吃惊,居然也开始总结个什么法,于是好奇的问:“彤彤鞭炮响了,还有什么法?”“嗯”彤彤思考片刻,说:“还有连环脚法。”彤彤连环脚法实际操作可点击参见《人生“无怕”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如此说来,总结经验获得法则是2岁小朋友都可以具有的能力,更不用说大人了。作为一个天天与固执期的彤彤小朋友过招的妈妈,今天也来总结些与彤彤过招的经验,就叫让倔强宝宝自愿服从的四个法则。

 

一、正话反说法

【定义】

    爱说“不”的孩子,不妨顺着孩子的意思,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自愿接受家长的意见。

【效果】

    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反而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实例】

    彤彤要睡觉了,不断揉眼睛,很明显这个小家伙困了,我对彤彤说:“彤彤,咱们上床睡觉吧。”“不,妈妈,我不睡觉”“真的吗?”我表现的非常惊喜,提高声音说:“太好了,妈妈特别喜欢和彤彤玩,彤彤不要睡觉了,陪妈妈玩一会吧。爸爸负责监督彤彤,不可以闭眼啊。”爸爸走过来,很认真的和彤彤对视,一本正经的对彤彤说:“彤彤,爸爸开始监督彤彤,要好好的陪妈妈玩,不可以闭眼啊。”听到我们这么说,彤彤的态度180度大转变,说:“不,不要,我要睡觉。”我和爸爸一口同声说:“彤彤,你不能睡觉,你还要陪妈妈玩呢。”“不,我要睡觉”彤彤有些急了,每次彤彤困了,就会闹觉,心情本来就非常不愉快,听见我和爸爸这么说,小嘴角开始向下撇,眼泪开始在眼圈里打转转,带着哭腔说:“妈妈,我要睡觉,我太困了,困得不行了,明天再陪你玩吧。”这小家伙,不睡是她,要睡也是她,两边都说得那么理直气壮,我忍住想笑的冲动,摆出非常遗憾的表情对彤彤说:“彤彤这么困吗?那好吧,妈妈同意彤彤去睡一会儿,不过,只给彤彤5分钟时间啊,彤彤要是睡不着,就还和妈妈玩好吗?”“好”彤彤不断点头,飞快的跑上了床,一头躺在了自己的枕头上,我装模作样的问彤彤:“彤彤,睡着了吗?”“睡着了”彤彤闭着眼睛回答我,“那好吧,晚安,明天要陪妈妈多玩一会啊!”我用很失望的语气说。“好吧”彤彤回答我,5分钟以后,听到彤彤均匀的呼吸声,这小家伙看来还是真困了,睡得还真快。
    这段时间,正好反说法的效果很明显,指东打西的方式让我们和彤彤的相处变得很愉快,在不和彤彤正面产生矛盾的前提下,既实现了我们的目的;又满足了彤彤自己做主的需要。不愧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有堵有疏法

【定义】

    制止小朋友某个行为的时候,将“你不能……”换成“你可以……”,告诉孩子怎么做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多用正面激励代替反面批评。

【效果】

    有堵有疏与简单的否定拒绝相比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同时,有助于强化正确行为、帮助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

实例】   

    彤彤要拿某个东西,出于安全的考虑被我制止了,彤彤很生气竟然开始发火,大叫同时动手打我,于是我和彤彤说:“彤彤,你可以说你想动这个东西的理由,如果你的理由很好,可以说服妈妈,妈妈会给你的,但如果你的理由不能说服妈妈,这个东西就不能给你。还有,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特别生气,可以打沙发上的靠垫、可以打枕头也可以打气球,这些东西都可以让你出气,但不可以打人,这个行为非常不礼貌。”然后,我拿了一个靠垫给彤彤,彤彤一边哭一边打靠垫,在充分舒发了负面情绪后,彤彤情绪平稳了一些,慢慢的和我说:“妈妈,我就闻闻,我不摸,可以吗?”“可以,但是,你刚才打妈妈了,你要先和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对不起。”然后,我和彤彤抱抱说:“现在咱们和解了,你可以闻闻,然后就给妈妈好吗?”“好”彤彤点头同意,如约执行后给了我。“彤彤,你做的真棒!”我不忘及时表扬彤彤又一次克服了自己想得到东西的强烈愿望。 

    彤彤很生气,在语言表达还不完备的时候,彤彤会有攻击人的行为,这恐怕是这个时候孩子的通病。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如果单单的制止,没有给彤彤更好的疏导,一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情绪的释放;二是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并不明显,只是告诉彤彤问题,却没有告诉彤彤如何解决问题。

 

三、选择法

【定义】

    与孩子谈判,尝试给孩子两个选择,选择不宜过多2个就够,一个是家长希望孩子做的,一个是孩子不太喜欢的。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的那个并执行。

【效果】

    与其告诉孩子这样不可以,不妨给孩子两个可以的选择,引导孩子向家长的方向去做,同时,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孩子也愿意去执行。

【实例】

    彤彤喜欢看奇智奇思的英文动画片DVD,每次看完一遍,彤彤会说:“我还看。”为了避免长时间看电视对伤害眼睛,我们一般会限制彤彤看电视的时间,所以,我和彤彤每次都会事先约定。我和彤彤说:“彤彤,妈妈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看完一段就休息眼睛,另一个是看完一遍休息眼睛。彤彤自己选择一个。”不出我所料,彤彤会选择看完一遍休息眼睛,然后,我们还会约定一个违法规则的后果:“好的,就按照彤彤的想法,咱们看完一遍休息眼睛,如果彤彤不能遵守,我们明天就不能看,行吗?”“恩”彤彤点头同意。然后,彤彤会在一遍结束后,主动关掉电视,跑到我面前,扬起笑脸高兴的说:“妈妈,我休息眼睛,我自己关的电视。”“彤彤,真棒,可以说到做到,”每次,我们从不吝啬表扬这个主动邀功的小家伙。

 

四、置之不理法

【定义】

    对于某些错误,家长采用置之不理的方式,让孩子在做出错误行为后得不到反馈、自找没趣,避免让孩子对于犯错产生更大的逆反兴趣。比如:使用暴力语言。或是其他一些小行为,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反而需要淡定一些,避免夸张的反应激发孩子的兴趣,反而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

【效果】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做事情会以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为乐趣,比如使用暴力语言或错误的行为,一但她说出一些词语或做出一些行为,大人的过激反应反而会引发孩子对于使用这些语言和行为的兴趣。置之不理,可以淡化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不愧是避免矛盾的一个好方法。

【实例】

    彤彤是不吃手的,9个月以内的口欲期,彤彤在完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痛痛快快的把手吃够了。某天不知道为什么,彤彤突然吃了一下手,正好被奶奶看见,大声呵斥彤彤:“彤彤,不许吃手啊,多脏啊!快把手拿出来!”然后,一把把彤彤的手从嘴里揪出来。这引发了彤彤对于吃手的好奇心,接下来彤彤吃了半个小时的手,半个小时,彤彤连爬楼扶着墙走,都要腾出一只手放进嘴里,于是奶奶不断纠正,彤彤不断吃手。这种情况下,我告诉奶奶不要理彤彤了,让她随便吃。只见彤彤挑衅似的吃着手,不断从奶奶身边走过,奶奶强忍着不理彤彤,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彤彤觉得没有意思,放弃了吃手,玩起了别的游戏。

    还有一次,不知道彤彤怎么想的,突然自己念叨:“臭奶奶、臭爷爷,臭妈妈、臭爸爸,去一边去”,我假装没有听见,不做任何反应,彤彤不甘心,又跑过来,更大声的对着我又说了一遍:“臭奶奶、臭爷爷,臭妈妈、臭爸爸,去一边去”我继续不予理睬,给奶奶使了眼色,不要理这个小朋友,绝对不能给这个跳梁小丑市场。我和奶奶全当没听见,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然后,彤彤觉得很没趣的跑开了。到目前为止,没有再听彤彤重复说过这句话,估计,彤彤自己觉得没意思,不是什么特殊的话,也就想不起来再说了。不知道开始对暴力语言感兴趣的小家伙,下一次还会发现什么新鲜词,在她还不理解词义的阶段,我们对待她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