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清教年终盘点中国家电家用电器杂志财经 |
分类: 行业分析 |
2010年,中国家电那些事儿 文=于清教
2010年,中国家电业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一年,我们惊喜地看到家电业老大海尔启动的自主化营销;这一年,很多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在家电下乡中渡过了难关;这一年,国内液晶屏项目的上线似乎加快了中国家电制造赶超日韩的步伐;这一年,“紫砂门”事件再一次让我们重读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过去毕竟是过去,但如何从过去一年的风雨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企业的发展之道?中国家电业又如何在以后的发展中规避短处、厚积薄发?如何抓住“十二五”规划中的国家战略机遇?这才是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
征战液晶屏
事件回放:“缺屏之痛”一直让中国的彩电业受制于人。2010年,液晶电视销量大增,前景被一致看好,再一次点燃了电视机制造商间的“战火”:本土品牌希望借此搭上LED液晶面板生产快车,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以控制行业发展及市场“话语权”。
点评:
此次国家出于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而进军液晶电视上游的面板行业,将使国产品牌巧借东风,搭上国家对面板行业建设的航母实现快速升级,是一条安全、平稳、快速的产业升级之道,但外资厂商的参与,让这场“争夺”显得扑朔迷离。但反观之,拔高生产线水平,真的能让我国的电视机业腾飞?
对于高世代线的建设,业内有另外一种声音存在,认为国家对于这一项目的扶持其根本用意不是为了电视机业,而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名”“利”之争,GDP业绩而已。
投入大笔资金引进生产线的同时掌握“屏”技术,确实能够实现中国电视产业技术上的显著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一直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日韩企业现在已经投入到OLED、激光、LCOS、3D等更新的显示技术领域的研发,眼下风光的LED能够持续多久不得而知,到那时,中国电视机业上马的高代线能否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升级?笔者认为,完善液晶产业链,夯实产业薄弱环节,行业内协力齐心把产业链滚动起来,提高配套的国产化程度,才是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核心技术开发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投资,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人才支持。而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大多长期从事整机的加工组装,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急功近利,不愿做长远打算。产业链脱节这一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环节若得不到解决,大陆面板厂商、电视机制造商将尽吃苦果。来源:《家用电器》杂志2010年12月号
(一共8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