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政喊饿,谁来喂奶?

(2006-11-29 15:15:50)
分类: 冷眼冷语



公共事业应当体现公益性 不能发个通知就涨价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王学江)自本月15日起,我国上调了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针对社会各界关于为什么不进行价格听证的质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出面解释说,这主要考虑的是这次邮政资费调整对普通居民的影响很小。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邮政资费调整后,影响个人用户增加支出每年0.3元,其中农村居民增加支出0.32元,城镇居民增加支出0.28元,学生增加支出0.8元。

尽管有关负责人说资费调整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不大,但这仅仅是笼统而言。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许多人没有手机、电话,不能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能通过信函与外界联系。这次邮资上调,城市居民人均增加几角钱开支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那些日常依靠书信的农民而言,影响不能算校而且,判断一项政策对群众利益影响究竟有多大,最具发言权的还是老百姓自己,没有任何个人与部门可以代替百姓做出判断。

为什么事前不开听证会,发个通知就涨价?这是此次调价受到质疑最多的地方。

听证是政务公开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一项关系公民切身利益的价格的调整,是否应该进行听证,当然不是由相关部门说了算,而应该依法行事。

199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2002年颁布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也有类似的明确决定。“应当”在我国的法律用语中,与“必须”是等同的。尽管邮政资费未列入2001年公布的价格听证目录,但从价格法的原则规定看,邮政资费的调整,应该属于价格听证的范围。

价格听证制度是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按照一般程序,听证会将要求拟涨价部门拿出翔实的成本费用材料,告诉公众为什么调价。只有信息透明公开,只有给各个阶层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价格主管部门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让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决策,也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法定程序。不经听证就涨价,既与国家价格管理法规不符,也与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质相悖;既可能影响普通百姓的利益,又容易使公共事业改革丧失动力。

邮政喊饿,谁来喂奶?


清教观点:如果单凭一纸通知就可以变相将有关部门的经营亏损推给社会公众,恐怕这也是独具特色了。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那些部门都把心思用在向公众摊消成本上,恐怕这样的部门或企业离倒下越来越近了,因为行政纸令只能保住你的今天,而明天就是市场的淘汰,更何况连今天也支撑不住呢?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几乎淡忘了挂号、平信的概念,大量的数据、表格、图片、影像等直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即时通讯工具在传递,谁还会想到效率低下的寄信呢。诚然,邮政流通在计划经济时代承担太多的角色,如今国家也为此背负了很重的包袱,但改革与创新如果还停留在向国家要政策、等待国家批条子,那么我们的邮政今后是没有市场出路的。即使《邮政法》出台,限制民营物流企业的参与,但市场不能没有竞争,以邮政现有的体制与高成本运营,依笔者之见,是行不通的。

我们回头看看谁在寄平信?是那些身在异地谋生的社会弱势群体吧?把涨价成本推给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的和谐抉择呢?是的,国家可以今天照顾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付出巨大成本的垄断部门,但是在一个市场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扶持”是否就意味着不亏损了?我们倒相信,甚至连那些需要寄信的人他也会去发邮件、传真或者打电话了。

我们的邮政部门需要的不是和航空公司等垄断性行业一样,到处批条子,要政策,而是转变观念,多想想如何向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要效益,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想想如何差异化经营,想想如何真正从内部动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听证是一个行政性的平衡手段,但不是市场调控的唯一手段,看看银行业现在的变化,我们就知道如果我们的公益服务部门不转变观念,不寻求真正的创新和变革,市场早晚会有一天斩断那些“张口要奶吃”的“总寻求靠山的孩子”。

当哪一天我们不知道邮票为何物的时候,也许其升值的潜力就会吸引到成千上万的投资趋之若鹜,而这时候却是对罗兰·希尔发明邮票从而实施邮资制规则的一种颠覆。那就是支付邮资不一定需要邮票。同样邮政邮资涨价调整更需要市场化的新含义、新手段,而绝不是大家愿意去听证该不该涨和如何涨的问题。

那么,笔者最后要问:邮政喊饿,谁来喂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