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再谈泸州老窖的长期投资价值及风险(上)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个股分析 |
注:最近一直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并试图将大量散乱的信息串联成一个可靠的逻辑。本文希望能够从价值本质的分析、市场战略局面预判、股价驱动要素及推演、主要的风险等几个方面逐一分拆,以求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有个宏观上的定性认识及微观上的定量把握。
我想说的就是,长期持股从来不是盲目乐观,信心来自于理性的分析和足够严密的逻辑推演,以及相对安全保守的回报预测。而这些是一个散户完全可以做到的。
老样子,说老窖不能不提白酒行业的大趋势。从目前查询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判断来说,我认为未来白酒行业的走向可以看归纳为三个关键词:
第一,持续发展。很简单,一个几百年的行业不可能说没就没了,这点基本不需要太操心,从白酒的历史发展图来看,白酒的市场增长率是明显高于GDP增长率的,且这一趋势在2004年后变得更为突出。
http://s2/middle/5dfe996bt692b90b04e31
只要我们相信中国的GDP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运行10年,那么白酒市场持续每年10-15%以上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http://s3/middle/5dfe996bt692ba01e9872
http://s5/middle/5dfe996bt6933ceec2e64
第二,全局整合。经济低迷之时或是行业洗牌之机。1988-1992年时的经济衰退,全国从8万家酒厂减少至3.7万家,1998-2003,这个数字又从3万家减少到了8千家,而此轮衰退或许又将是新一轮的行业洗牌,预计至2012年,全国酒厂将只剩4千家左右。
一个简单的逻辑,既然第一白酒行业的总体需求还将保持正增长(需求增加),而酒厂在不断的减少(供应方减少),可以想见处于行业龙头的企业将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景气度,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三,高端为王。白酒基本上是个没有壁垒,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低端的进入门槛很低,因此竞争将异常激烈。“少喝,喝好”的大趋势下低端产品也很难杀出一个强者。
极高端的奢侈品级别是有前途的。因为极品白酒确实具备了成为奢侈品的一切要素:原产地的不可复制性、纯手工制作、浓厚的文化底蕴、极高的品质……目前白酒行业的4强格局基本形成(也有说5强的,但奇怪的是这个统计里没有剑南春。截止2006年的统计。),而且4强各自背靠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再冲进去看来已经很困难了。
http://s13/middle/5dfe996bt692baaef49bc
中高端的市场份额会趋于集中,因为这个层面的产品要求比较强的品牌要素,因此将成为高端品牌的延伸战场。但这个层面的产品也将面临其他酒品的激烈阻击,比如葡萄酒。
关于企业价值核心是否被削弱的问题
关于泸州老窖,前几天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老窖和苏宁都涨了几十甚至上百倍了,那么,谁还有余力继续奉献5倍甚至更多的回报呢?从什么角度来判断呢?
其实我的角度很简单,就是想一下这个企业之所以成为牛股的条件是否被削弱了?以及这个企业的价值本质是否被削弱了?如是,则肯定是力不从心了。若否,则我们大可以再高看一个级别而不用心虚。
直接说泸州老窖。看看年K线确实是很惊人的。后复权来看的话,从上市的5元到今天,正好100倍!且15年来年年分红。净利润也从94年的1亿到08年的12亿正好12倍。其中从98年一直持续到04年的下跌,又从05年的回头猛涨,与企业战略的决策失误与回到正轨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这个后面会详细分析。
http://s15/middle/5dfe996bt692be64d320e
老窖的本质是卖酒的,确切说是高端品牌白酒。其股价上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当然是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但我们要问,到底是什么确保了老窖的盈利能力以及成长性呢?是否现在砸个300亿,就能复制出一个新的白酒贵族出来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高端白酒的生命,是稀缺性+品牌。不是机器设备,不是销售网络,不是成本控制,甚至不是研发能力,是钱买不到的稀缺性和钱短期砸不出来的品牌。
我们知道,极品白酒的品质基本上依赖于2点,工艺+发酵的微生物环境。前者尚可复制,后者万万无法复制!离开了茅台镇,完全一样的工艺和配料,出不来茅台。同样的,离开了百年的窖池,泸州老窖、国窖1573、五粮液都将不复存在。
在目前老窖所拥有的万口窖池中,百年以上的有1619口,其中包括4口国宝明万历窖池(国窖1573全部产自这4个窖池),300年至400年的一百多个,这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这点在老窖上市的那天就是如此,今天,依然如故。再过20年,还是如此!会被削弱么?钱能够创造么?即使是比尔盖茨来玩白酒,他的智慧也会对此一筹莫展。
而从品牌而言,泸州老窖早是几百年的老品牌,甚至早期远远盖过五粮液(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4大名酒是茅台,老窖,西凤和山西汾酒),其历史底蕴和品牌的久远性,也很难在短期内靠钱砸出来。
而对比苏宁,我们可以看到5年前的苏宁没有几个店面,而现在大江南北,从城市到乡镇,想看不到苏宁的LOGO已经很难;5年前的苏宁销售品种比较单一,而现在3C全面展开,几乎所有的电器品种都已经上场。那么,我们就要问,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已经接近顶峰的苏宁,他的未来空间还有多高呢?会不会大幅度的削弱其股价的上涨驱动力呢?
当然,苏宁作为中国家的卖场对电器厂商的控制力丝毫没有减弱,但控制本身不是目的,盈利飞涨才是关键。对此,确实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回答了。
预告一下,博客访问量到50000的时候发下篇,现在先慢慢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