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赤脚医生》读后记
(2024-04-09 13:54:26)
标签:
书评文化杂谈 |
分类: 其他文章 |
前言:
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时,今天刚好有一条热搜《赤脚医生给失足妇女看病获刑》,我没有点开,如果是因为无证行医,那是不是失足女都应该判刑才对,可知这样的标题,不过是用失足女做噱头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社会对失足女似乎特别感兴趣?
我现在要讲述的赤脚医生是亿嫂(亿医生),地点是云村、荒村,主人公是亿嫂,村民灰句、米益、圆有西大妈、葱爷爷、细辛等,是不是很奇怪的名字?每个人都仿佛可以通灵,跟自然、跟死去的人对话。在小说后半部分,作者果然明确说出了通灵的字眼。
云村的陶伯读的是《古埃及文明》,亿嫂询问他,“您认为我们云村的文明是那种有出路的文明吗?”当然能,云村能重振人类崩溃的精神。
米益的病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面相苍老,他坐在桌旁,对米益说,我是被历史潮流甩下来的小丑,希望中草药能够安定我的灵魂。
站长“没有死”,在村里游走,但他们看不见他,听不见他。站长是亿嫂的老师,最早的指路人,这样的人即使去世了,他的光芒仍然引导着大家。这一句不是我的分析,而是书中明白的表示,“我看得见您的头部,它被光晕包围着。” (佛像?)
赤脚医生是六七十年代的名称,这部小说写的既像过去又像现实,既像真实又像虚幻(尤其是生活在蓝山的那些实际去世的人)。这就是先锋文学?顺便说一句,《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孙甘露据说就是写先锋文学的,所以他写了非常通俗的一部谍战小说,让读者大为惊讶。这个读者不包括我,我是70后,先锋文学的阅读者可能是80后。
今年春天我看的三本书,《宝水》《千里江山图》和《我的阿勒泰》,都是简单直白,不需要费脑子。而残雪的这本书,我总觉得她要表达什么,可是我抓不住她要表达的东西。我也看不出这本书有什么好,可是年年都说她要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习……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最后一位访谈者中信董事长孔丹说,读没读过黑格尔是不一样的,受没受过熏陶和训练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残雪是著名哲学家邓晓芒的妹妹,邓晓芒是研究德国哲学的,残雪也强调她的文学是以哲学打底的。《赤脚医生》这部小说据说也反映了残雪的哲学观和自然观,我看不太懂,因为我没有读过康德或黑格尔。或者我换一个说法,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称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这样一说你就明白了,因为卡夫卡的作品本来就不好懂啊。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说人群中总有一些通灵的人,他们是清醒的,带领大家向前进。
我可能就是那种不清醒、唤不醒,只能跟着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