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我的阿勒泰》

(2024-04-16 13:40:59)
标签:

书评

文化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阅读《我的阿勒泰》     阅读《我的阿勒泰》

最近几年我从媒体上得知一个叫李娟的作家比较火总有人提到她和她的书,这让有些好奇,于是买了她的“代表作”《我的阿勒泰》和《冬牧场》。

我了解到,1979年李娟出生于新疆,在最北端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度过童年,然后在阿勒泰的深山里又生活了好几年,那里以哈萨克族为主,可可托海就在富蕴县。(所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可能是一个哈萨克而不是维族。有人说这首歌唱红了一个地方,可见书的影响倒底不如流行歌曲大。)李娟只读到高中,在阿勒泰她和妈妈一边开着小杂货铺一边跟妈妈学裁缝她们和游牧的哈萨克人做邻居,做生意。后来她去城市打工她最初的文章来自她的日记和博客,受到一定关注后结集出版这激发了她的写作,于是有了我的阿勒泰冬牧场。我在阅读时觉得她真诚自然,但有时也像高中生写作文,有时只是絮叨。例如她住的阿克哈拉村到富蕴县城需要五个小时的汽车“而摩托车多方便呀,想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出发。而且,骑摩托车去县上的话,来回的汽油费也就十几块钱,省了八九十块呢!要是两个人去县上的话,能省一百六;要是三个人去的话,能省二百五。啧!而且,还不用晕车了。”的出名,以及获得“人民文学奖”、中国好书奖”、“鲁迅文学奖等等并不是很理解。不过我看了一篇《冬牧场》的评论,说写得比我现在读完的这一本要好一些。

但无疑李娟是有才的。

有人说,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很像样的教育、阅读范围主要是金庸、琼瑶、一直生活在漠北极荒之地的女孩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有内容的书。这些人不了解什么是天性一个细腻敏感的女孩子对着辽阔荒凉的哈萨克草原,守着自家的小商店,只要观察和感受,是可以写出很多文字的包括我在内的几位高中女同学都有这样的文笔

李娟在《我的阿勒泰》的四版序言中写到:“二十年过去了,我性格方面没什么变化,只是早就不再为‘不合群’什么的所困扰,说不上是成长还是倒退。”在性格以及不合群方面,我好像也是如此,而且我看了她的照片,我和她长得还有点像,都是戴着眼镜,不好看的样子。

李娟是70后,比我小几岁,那时也读金庸琼瑶,从15岁的少女到50岁的老妪,我有时也写一些东西。在最初的日记,我是那个脆弱敏感的高中生,文笔和今天有些相似,可以说现在并没有进步,也可以说当年就写得不错。20年前开始写博客,关心时事,也因生活而痛苦,最近几年写读书笔记但是我没有成为一位作家。

我在想我这些年所走的路,始终不成功的原因在于自己不够勤奋也不上进,而我总是为自己找借口。

我评不了教授,我说不想勉强自己去写那些政治文章。

我想过考博,试了一次就放弃了听说要提前联系导师要排几年的队而我不想跟任何人联系。

对于写作,我也只是当一个兴趣,偶尔为之,可能我一直有稳定的工作,没有被迫以此为业吧。

我曾经想写小说,城乡夹缝中老家镇的变迁,镇上企业改制后工人的出路和小镇的衰落也想过写家族变迁,但是直到我妈去世,我也没动笔。对于后者,我写过两篇《老年》,记录了一点历史。现在再写,我妈也不能回答我的提问,给我素材了。——我那时都在忙些什么?备课,做家务,以及……玩电脑,我有段时间也打电脑游戏的。

而最近几年,我不断灌输“人生最重要的是锻炼”。事实上我的时间也没用在锻炼上,我在工作和各种琐事上花费时间,看书也是断断续续的。所谓练笔,是需要练的,需要不断阅读、写作和提高。而我,从来没有专注于这件事。我不是浑浑噩噩,但最终庸庸碌碌。

所以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约束自己,有目标并且有持续的行动!我能够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笔写下来,李娟还做到了第四步,锲而不舍地投稿出去。我想,可以写一本散文集,可以写小说,至少是胡编乱造的网络小说,但我最终没有走上这任何一条路。我也没有写出论文评教授。我只是认真备了很多年的课。

当然李娟的成名有着一定的机缘,在于两方面,一是有人发现了她,新疆作家、茅盾文学奖的刘亮程非常推荐他说,“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二是她写的是阿勒泰,那是遥远而陌生的生活,一个居无定所”的汉族女孩以她的视角观察这一切荒漠与山林游牧的哈萨克人流浪般的生活,这吸引了多少困居城市的人们所以她早期是发表在《南方周末》上,那是广州这座火热而忙碌的城市,可阿勒泰是寒冷的遥远北疆。那些都市白领在地铁上闲暇之余读一下我的阿勒泰》,可能觉得城市了无生趣,也可能看了那些孤寂的生活又有了在城里打拼的动力。

对于这第二个“机缘”,即李娟写作的内容,其实很重要,就像迟子健《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众所不知的鄂温克族的生活。这两位女作家,一个写东北边疆,一个写西北边疆,一本是小说,一本是散文集,总之,都与我们这琐碎糟心的现实生活相距很远。

要承认,虽然我内心也愿意遥远而孤独生活,但是那种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生活并不美好我们也不可能再适应我们不是梭罗。所以我想望的遥远而孤独地生活,是在新西兰而不是阿勒泰。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读者能从这本书中看到美好?那片天地是很美,那里的时间也很慢,正因为慢,所以仍然处于21世纪的中世纪。我不知道那些说向往的人,是不是真诚的?把她们送到阿勒泰,她呆不了半年,尤其是零下四十度没有暖气,和牲畜一起躲在充满气味的地窝子的时候,你看她会怎么说?当然,这也说明我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所以才用可恶的针(真),戳破女孩子们矫情的气泡。

例如《我们的家》用无数塑料袋子接雨水,还有《木耳》里,母亲冒着大雪不顾危险进山找木耳,这些生活都很艰难的。张三甚至会说你这是污蔑社会主义,影响民族团结你写的北疆生活为什么不像新时期新时代这句“黑暗来临”是不是在射什么?张三是60后,他在课本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但是如果我骂他是Q正传里的狗,他一定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因为他不记得那是赵家的狗

没有办法张三什么都首先用政治的眼光,而且必须用极左的标准,他怀疑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对我党的诋毁即使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非虚构纪实散文力作”,那也不行。除了学文件,他不相信任何其他的东西,他也没有自己的判断。我并不是说他这个人不好,他是个好心人,只是没脑子。他如果生在秦朝,焚书坑儒的规模会扩大如果生在清朝,死于文字狱的人会更多。如此畏惧和敏感,是源于不自信,因为知道自己干不太好,所以老担心别人在背后说坏话。——我说的是我的同事张三。

《冬牧场》还没看,豆瓣的一篇评论如下: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这三本书中文字水平最低,但是可读性却最高的一本。她屡屡获奖的新作《冬牧场》的艺术水准无疑是最高的,文字流畅、逻辑清晰、懂得抓住读者的心,知道哪些东西该着力渲染,哪些东西该一笔带过。……

这篇评论写于2012年,并且预测李娟会火。十多年过去了,我才第一次看李娟,而她确实也火遍大江南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