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大三书

(2024-04-09 13:49:47)
标签:

书评

文化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南大三书

这个书签刚好是杜甫草堂的,是巧合,因为我平素里就是用这个书签最多。


从年轻人那里学到一个词,“梦校”我的梦校大概是南大,十多年前才发现的。

如果我读高中时,去过武大厦大,我肯定把书包里的小说扔了,赶紧背书去。
如果在华师时,听过莫砺锋的讲座,我会把闲书或扑克牌扔了,去考南大文学院的研究生。所以人需要眼界,这样才有目标。

2008年,我在《百家讲坛》看到南大教授莫砺锋讲《诗歌唐朝》,为了让小贝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我带着他一起看。这种通俗讲座,内容虽然浅显,但莫砺锋儒雅的风度,温和的语调,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后来听了所能找到的所有莫砺锋诗歌讲座,又买了这三本书。


《程千帆古诗讲录》是根据学生们的上课笔记整理的。开篇1979年2月第一课就“丑话讲在前面”,强调多读多背,不背熟三百首,不能毕业。我暗自思忖,像我这种记不好的,看来还读不了中文系。程千帆也比较了李杜的诗,说杜甫经过安史之乱后,能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李白后期的诗,不能明确看出社会的烙印。李白诗大多数是指出哪些东西是生活中美的,是值得人爱好、追求、向往的,那也就是批判那些不值得追求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李白不写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人民同样热爱他的诗的原因。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力量,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指出生活的美。

程千帆是莫砺锋的老师,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南大文学院古典文学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离不开这位祖师爷。我记得有一次听莫砺锋讲到他的师尊,说程千帆教授在武大一直被闲置,让这“大右派当资料室管理员。到1977年了,武大还是很左,强令程教授退休,成为街道的一个退休老人而南大当时的校长很有胆识,派人来武汉把程先生请回南大。——我想,不是当年的武大很左,是整个湖北这些年都很左。

程先生的夫人沈祖棻也是一位研究和写作格律新诗的大学者“当代李清照”之称程先生和夫人,像陈寅恪和唐筼,是能够夫妇唱和的。

 

《莫砺锋讲杜甫诗》,有些篇章看了两遍,现在我对历史上宋清两朝十几种杜诗注本都有些了解我还知道了钱谦益和朱鹤龄注杜之争还知道了汉语词典里收录的成语“阮囊羞涩”,注释说出自《韵府群玉》,而实际上这是“千家注杜”中的一部伪苏注虚构的典故,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伪苏注杜撰出来却流传至今的。可是知道这些对一个马列老师有啥用处呢?

莫砺锋说,读杜甫的诗,我们绝对不能只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也不能只读“三吏”“三别”,你如果想好好地读一遍杜诗的话,那么请你先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读《北征》,再读《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这些都是必读的杜诗。


《莫砺锋讲唐诗课》虽然有四部分,但该书的主要内容在第三讲,是30篇“名篇小扎”,写的是唐诗的读后感,他称为札记,文字也不是很长,每篇大约两三千字。这跟我写读书笔记差不多啊,我估计这几年写的也有30篇,只不过我一写,我们院长就心惊胆战他老担心我写着写着成了方fang

 

我前些时看《习……七年知青岁月,想找一个陕西的普通看一下,当时没有明确的方向,现在却有了目标陕西富县这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鄜州,是《北征》和《羌村》的鄜州。——当然,如果给公款,我也愿意去一下富平县

南大三书让我对杜甫和杜甫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大三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