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2023-08-14 17:41:57)
标签:

书评

文化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70后的大学生,谁没读过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那个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是最著名的,虽然罗翔说他是最伟大的俄国文学家。80后的学生读的已经是韩寒郭敬明了,90后读的是匪我思存、我吃西红柿这样的网文大佬,00后的学生上课偷看的是一些我闻所未闻、可能他们自己也没记住的网文小作者。

那些年我读的俄国文学,书中经常是大段大段的风景描写,田野、农庄、雾气弥漫的树林,仿佛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呈现在面前。还有大段的整页的心理独白,这需要耐心读下去。这几年手机广告推送的网络小说,我偶尔点进去,完全不是这种套路,要么霸道总裁只爱我,要么一觉醒来拿着手机或百宝箱穿越了,通篇只有情节和对话。下图:我几次被这个广告推送气得不行,这都是些什么脑残小说啊!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今天的一些年轻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倒是因为罗翔的推荐。幸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已去世一百多年,不然罗翔做《罪与罚》专集时,可能会被认为是拿了卢布的软广告。看了罗翔的《罪与罚》就知道为什么一个法律学者能够那么出名,因为他不仅讲法律也讲人性懂哲学口才好的背后是读书。在这期节目里,罗翔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且说他认为这个之一可以去掉。他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在此以前,我一直认为托尔斯泰才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

罗翔在《罪与罚》这一期节目里讲到,很多信奉进步观点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爱抽象的人,而忘记了对具体人的责任。你越爱抽象的人,越觉得身边的人是如此的肮脏,如此的卑劣,如此的不值得爱。罗翔认为不仅要爱抽象的人,也要爱具体的人。他举例卢梭,卢梭的行为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为人类的受苦眼泪涟涟,写了《爱弥尔》成为著名的教育学经典,但他把自己的五个孩子全送进了孤儿院罗翔说卢梭的《忏悔录》是一本恶心的书,因为他其实在为自己辩解。我曾经有这本书,但后来始终找不到了。现在我只有一本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是一本薄薄的书。

于是我找出《罪与罚》准备重新看一下,当我拿出这本“san十”年前购买的书,发现自己已经看不下去了。——这个看不下去,是指书的印刷,它居然是五号字体。我发现前我买的很多书,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上下册)、包括反复读过的《红楼梦》都是五号字。无法理解当年的编辑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么小的字体??“san十”年前我看这样的书籍,没有提出疑问,现在年纪大了,觉得这些书简直要用放大镜,以前看到同事把近视镜推上去看手机,觉得好笑,现在发现自己也开始老花了。

所以我决定重新买一本新版的《罪与罚》,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一本书《卡拉马佐夫兄弟》。附带说一句,“san十”年买《罪与罚》是12元现在当当网上是28元。我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是13.8元现在当当网上30元。“san十”年前一碗面条0.5元,现在5元。书价的上涨远低于物价的上涨,所以买书是划算的。

关于《罪与罚》的几个译本“san十”年前我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非琴版,这个版本似乎不太有名,网上比较推荐的是译林出版社后来出的汝龙版、人民文学出版社朱海观、王汶版,还有比较新的果麦文化的曾思艺版。

至于我读了罪与罚之后的感受,首先,陀翁的代表作,不是我这区区几百字可以评论的不知有多少人写过认真研究的小论文。这也再次让我觉得我当年就应该学中文,我读中文系成绩一定很好,些阅读任务、课程论文绝对不会敷衍,我会有兴趣的认真完成。

先说故事概要:罪与罚讲述的是因贫困而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用斧子砍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女人和她的妹妹并拿走了她的钱财,但他杀人的动机并不是谋财害命后来在善良纯洁的妓女索尼娅(是的,纯洁的妓女)的劝说下,他选择了自首,接受社会的处罚。

我认为罪与罚的价值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表现了俄国社会底层的压迫19世纪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批判现实主义,表现底层的压迫,这一点其他作家也能做到。

其二,据说《罪与罚》可以用来研究犯罪心理学虽然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有自己的理论,杀人后不仅不是心安理得,反而陷入各种神经质的心理和焦虑表现中。那种纠结的心理让我都跟着他煎熬,甚至对他的神经质感到厌烦。如果他镇定自若,原本没人能发现端倪的。陀翁1866年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后来很多犯罪文学、影视剧的鼻祖

其三,小说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阐述了一超人理论这世界上有两种人,超人和虱子,超人有权利捏死虱子杀死那些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害的人是无罪的。主人公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不认为自己有罪。据说这种超人理论成为尼采和希特勒的思想基础

“杀死她,取走她的钱,用这些钱可以为整个人类以及公共事业服务:你难道认为,千万件好事还不能抵消那小而又小的罪行吗?用一条性命,可以换来几千条性命免于堕落和离散;用一个人的死,换来一百人的生——这是多么合算啊?”——今天我们讨论电车难题,还有著名的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其实都是这个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1821年,他犯罪心理分析和超人理论,不管我们是否赞同,确实非常深刻,所以从思想性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深刻难怪鲁迅非常推崇陀翁。不过话说回来,那时的俄国文学普遍比英国法国如《简爱》、《红与黑》、《人间喜剧》)更深刻。

 

余华说自己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后,觉得别的作家都没意思了“那段时间我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时都觉得味道清淡,心想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没感觉?”这也是我读罪与罚的同时读《欢迎来到人间》的感受忍不住去比较,然后觉得后者这是什么玩意?

测试出的敏感词很可笑,也让我不明就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