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
(2023-08-14 22:45:52)
标签:
书评文化 |
分类: 其他文章 |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是一本小薄书。在这本书里,王力讲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各种平仄格式:规范格式及其变化。附录里还有主要的词牌的平仄格式和诗韵汇编。
我因为不写诗,所以对于平仄格式只是做一般了解,但有了几点收获。
1、以前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或者说非常不严谨。例如仄平脚的七字句第三字不能不论,仄平脚的五字句的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就是犯孤平。
2、弄清楚了什么叫孤平。以前我以为一句诗里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其实是不算最后一个字的,即韵脚前面的四个或六个字,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如果该句是平声结尾,看着是有两个平声了,但仍然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也是孤平)。凡不合平仄的句子叫拗句。孤平可以拗救,即在后面适当的位置补一个平声。
3、律诗、绝句的上句和下句平仄必须相反,即对,否则是“失对”。前联下句和后联上句的平仄必须相同,即黏,否则是“失黏”。(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要相反,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要相同,依次往下。)
4、关于对仗的问题,有一种借音、借意的借对。如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来对“鸡”(虽然我觉得不借,杨也可以对鸡吧?都是名词);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沧”为“苍”以对“蓝”。
5、古风又称古体诗,分为五古、七古、杂言诗(长短句,以七字为主,如杜甫的《兵车行》)。古风不拘平仄,不拘对仗,用韵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