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阵子,关于汽车价格的走势是“涨”还是“降”,争论甚为激烈。认为汽车可能涨价的理由是,全球性生产原料的供给短缺,已经涉及到废钢、生铁、铝、铜、铁矿、橡胶、石油、煤炭、玻璃、塑料、油漆等一系列与钢铁生产有关的原料和燃料,从而造成钢材疯狂上涨,汽车制造成本上升,车企利润空间一再被挤压,汽车市场上的车价只降不涨的格局将被打破;而认为汽车不会涨价只会降价的人则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个车企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市场份额,加上汽车行业总体利润丰厚,车企可以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所以没有哪家车企敢于用涨价来得罪消费者,丢失市场领地。
看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文章,大体上都认为汽车不会涨价,认为汽车价格总体走势以降为主的意见居多。比如4月4日《北京商报》发表的《造车成本徒增,然车市想说涨价不容易》一文指出:“新华信调查证明,32.2%的消费者不接受涨价是因为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替换车型。此外,还有29.5%的消费者因为不着急用车而对于汽车价格持乐观态度,认为汽车降价才是车市的大趋势,即便涨价也是短期行为。还有不少消费者觉得如果涨价使购买费用超出预算及心理预期,会让他们感觉‘很不划算’,就会放弃购买。”这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汽车作为一种享受消费品而非生活必需消费品,是一种可买可不买的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由于消费者掌握了“买”或“不买”的主动权,就可以做到“降价”就买,“涨价”就不买,因此许多专业人士和评论者都认为,车企不敢轻言涨价。
4月9日,广州日报记者刘俊,在《奇瑞汽车本月率先涨价》一文中报道说:“在一片涨价声中,汽车市场的价格始终保持稳步下降的态势。但是,4月开始奇瑞方面率先提价,不但是今年以来首个进行提价的轿车企业,同时也打破了近年来车价只跌不涨的铁律。记者了解到,这次调价涉及QQ、瑞虎和东方之子Cross等多个型号,涨价幅度在1000到3000元。”
文章还写道:汽车咨询公司CSM亚洲在华分析师黄哲睿对其表示,作为自主品牌的奇瑞先涨价,超出了之前市场的意料。他认为,这可能是对提价品种的销售较为有信心,如瑞虎的销售一直不错。黄哲睿认为,透过旗下几个品种价格的微调,奇瑞在当中有测试市场反应的用意,因此首轮调价不会全面铺开。“奇瑞其他车型是否也会陆续微调,可能性存在,最后将看消费者的反应。”
“看消费者反应”,消费者还能有什么反应呢?或许会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理解,理智上能接受车企的涨价行为,但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涨价的反应,肯定是一片谴责和反对,对此各车企并非不会有所预料。即使是明知率先涨价会成为众矢之的,却还是有企业敢作敢为了。宁肯丢失一部分市场份额,也要确保一定的利润空间,想必有这种打算并作出涨价抉择的,不会是奇瑞汽车一家车企。既然有车企领头,必然就会有车企跟风。作为消费者,真的会为汽车涨价3-5%而放弃购车计划吗?这是一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所以断言车企不敢得罪消费者而轻言涨价,无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最近上不少汽车网站浏览,发现本人的原创文章屡遭抄袭剽窃,非常气恼。在此一再声明,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独家供稿新浪,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抄袭,否则将诉诸法律追究其侵权之责。)
欢迎您的光临!有兴趣请阅读推荐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