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什么?大学具有什么样的使命?大学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大学理念问题。关于“大学的理念”,2002年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学习时,曾听过一些专家的讲座,讲座中专家们列举和介绍了一些著名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认识,最有名的人物是柏林大学的洪堡和牛津大学的纽曼。前者主张教学研究并重,后者强调人格培养为主,由此可见,办学理念所确定的,是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思路及指导思想。由于“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反映了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大学理念也是为自己所竖起的一面旗帜,确定着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引导着大学前进的方向”,所以,每一所大学都必须有自己的理念和精神。
近日,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高校领导对大学理念作了独特的阐释。他认为,大学是大孩子的学校,学校首先是教育机构,其次才是学术机构,大学的产品是什么?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首先是人才培养,其次才是学术成果。
“大学是大孩子的学校”,这种说法,确实让我感到很新鲜,细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大学是大孩子的学校”,其核心就是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要求学校、教师以及所有的管理人员,要象父母亲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所谓“一切为了学生”,办大学,根本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无数的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希望学校把孩子培养造就成能适应社会生存的、有用的人才,学校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科学地制定、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科学创新,取得学术成果,培养和造就学术大师,教育名师,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所谓“为了学生的一切”,大学,就是要利用一切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学科资源,就是要聚集所有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包括专职教师和政工队伍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为什么要来学校求学?就是因为他们还缺乏足够的适应社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他们还有很多人生困惑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所以传道解惑授业即为教师的天职。“大学生”其实也就是“大孩子”,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具有独立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事实上他们的身心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答,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解决。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把这些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甚至要帮助他们解决人生一些难题。
所谓“为了一切学生”,母校即母亲,学子即孩子。母校关爱学子,就象母亲关心孩子,天经地义。母爱的伟大,就在于她热爱自己的孩子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管自己的孩子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漂亮,还是丑陋,是乖巧,还是调皮,学业成绩是优良,还是一般,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不爱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能学习成绩好的就喜欢,否则就不喜欢。一所好的大学,一个好的教师和导师,不仅在于培养更多的学业优秀的学生,还在于能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性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大孩子”能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美好的时光。
诚然,在一个具有三万多在校生的校园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秉性千差万别,面对聪明好学,刻苦勤奋,积极向上,独立坚强,善于交往的学生,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欣慰和愉悦,确实会使我们产生对他们的偏爱,面对调皮顽劣。懒散贪玩,消极忧郁,不善交往的学生,确实会让我们产生焦虑、失望。但只要你想到,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不同的孩子,有的懂事早,有的懂事晚,如果我们真正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颗善于包容不懂事的孩子的善心,我们就不会嫌弃他们,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诚关爱。如果你的心是真诚的,即使你对孩子再严厉,他会一辈子记得你!
想象一下,在一个处处洒满爱心的校园,在一个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校园,师生关系将是多么融洽,“大孩子”们将是多么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