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旱地拾鱼(5)
(2010-10-24 10:21:55)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老式水车是最具观赏性地一种提水工具,它用一个水平大齿轮拨动一个立式大的齿轮,立式齿轮连同的圆格架又带动伸向井底的一长串环形水斗,马拉的动力作用在水平轮上,依次传递带动水斗循环往复,把井里的水取上来,倒在横穿在立轮中间的水槽流出浇地。它的消亡大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总觉得它是应进入农业展览馆的,如果现在有人复制一个用马拉着取水,绝对是吸引旅游者农家风景。
鸳鸯罐得其名有其意,它除去辘辘、水槽是一个外,其余部件均成双成对,由两个人分别在左右两侧用力拧着一对按在辘辘上的拐臂手柄,(两手柄拐臂呈180度)两个用来提水的罐一个空着下去,一个装满了水上来,两条拴着罐的井绳牵着罐一条绕在罐上,一条一圈圈的放开,每个罐的两边还分别有两条粗铁丝上边拴在罐架上,下边坠着重物拉直串在罐的滑环里,好让罐沿轨道上下滑动,其名鸳鸯真是名副其实。
别看它粗老笨壮,随农业合作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消亡掉了,但很客观地说它要比后来开发地一些 “现代”提水工具要好用的多,比如说有一种名为解放式的提水工具,马拉的叫水车,人拧的俗名叫拧不够,它可是所有的人一拧就够,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式鸳鸯罐每下罐取水上罐向水槽时倒水时,拧罐人可以稍轻松喘息一下,而解放式的拧不够拧起来就不能停,如停住人得用力撑着,水还容易漏没了,这么说吧,四个人用解放式的只能顶上三个人用老式鸳鸯罐的效率。因家在农村假期常在坡里干活体会颇深,当时就常匪夷所思,为什么不让那个发明解放式水车的人来拧一天试试。
常言道你想 “旱地里拾鱼”吗!没门。但在十里乌河两岸农田里还真的能拾到鱼,一点也不稀奇,因为随乌河水涨水落,不一定什么时候鱼儿就顺着洞子游到了井里,在浑然不觉中被水车的斗子带了上来,顺着水沟就游到了庄稼地里,水渗下去了鱼暴露在地上,当然在旱地里能拾到鱼。应该指出这也是并不常见的事,因此如果谁在哪一天在庄稼地里拾到了鱼,就成为这个村里那一天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