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河滩旧事(6)
(2010-10-24 10:20:47)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河滩有一个坐东朝西的大戏台,虽为土台,但它的平整光滑像河滩一样蕴藏着无穷魅力,唱京戏的演员都说,蹬上厚底,文唱武打,土台子成了一块天然的地毯,戏台有时妆扮得雍容华贵,有时朴素简略,但都给人一种天然趣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觉。现在北京戏校任教的梅派大青衣董玉玲曾在这里唱过《龙凤呈祥》,原渤海军区京剧团也在这里唱过《闯王进京》《黄巢起义》等大戏,地方剧团以至乡村剧团也在这里演出过《王贵翻身》《白毛女》等新剧目。那时候唱戏除有时给烈、军属在前边早搬下几条凳子外,其余的都是平等竞争,不分高低贵贱,谁去的早谁就占个好地方。工农商学兵,大家都一样。土台子上还经常挂上银幕放电影,最早是无声的,后来是有声的,记得最早看过有声的片子就是《海上风暴》和《沙漠苦战记》了,当时电影的神奇比戏剧人更吸引人,观众多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晚到的人也不要紧,可以转到银幕后面去看,除了字幕反着,人的左手成了右手之外,感觉也差不许多。
河滩还是一个集会的重要场地,也显示着一种激情,一种力量,在战火纷飞“拉锯战”的年代,当老百姓听到嘹亮的军号声或“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的歌声,就知道县大队在河滩里出操训练,就不再为春种秋收发愁了,一种保护力量的存在能使他们安居乐业。当年老百姓最恨最怕的就是土匪、还乡团了,他们的残暴凶狠令人发指,每每看到县大队捉来罪大恶极此类人物,总是欢呼雀跃起来。河滩也曾有过乌云笼罩的时刻,那往往是在县大队执行任务撤离的时候,但注定了那时刻是短暂的。
六十年代乌河开直挖深“兴修水利”,河滩寥无踪迹了,带替河滩而建起的商贸交易、文体娱乐、集会结社各种场所与昔日河滩已有天壤之别,如果能有一组原始镜头或者老照片之类的东西,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怀旧与自然在发展与变革面前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一丝思念才上眉头一缕怅惘又上心头,是得,是失,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