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乌河寻跡(7)

(2010-10-24 10:20:08)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原文地址:乌河寻跡(7)作者:庶人舒心

(天静沙)

村居流水交叉

石桥水磨人家

鱼儿船头跳达

枕水卧河

秋风吹起芦花

以索镇水磨水闸为界,上游直到临淄发源地通称为上河,下游直到流入马踏湖被叫做下河,估计这两段的长度应该相差无几。              

(一) 上河

许多小溪汇入河道分而又合合而又分,河道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旧时村落柳阴边,路转溪头忽见。青石板桥桥洞低矮,晴天桥下流水,桥上走人,雨天桥上也流水,人们仍然涉水踏桥来往穿梭,因此河道无法行船。追忆儿时情景,外祖母家在临淄县乌河上游的一个村落,老舅赶着牛车来接母亲和我,坐上笨重地铁瓦大车,先从乌河西岸过索镇大桥,车轮碰桥面发出哽咚哽咚的声音,出东镇至同兴楼,楼被乌河汊道里流过来的水三面环绕,楼台亭阁倒映在清彻碧绿的水中,微风掠过水面波光粼粼,水中倒影蒙上一层奇幻地面纱,相比水面上楼更加了一些朦胧地美。再行五、六里一道石桥又在眼前,乌河水从桥下由东向西缓缓流去,从绿柳成荫的河床向东张望,依稀能看见水磨一座,这就是吴家磨。再向西延伸也正是乌河向北的转弯处,还有较大的水闸水磨,就是于家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建了一座小型水利发电站。此桥就是杨家桥,南北两个村庄以此得名。过桥东南行再五、六里,近玉皇阁村时老舅总是要在里停车休息一下,让老牛喘口气。路边有座整齐的不大的碑祠,四周有花砖砌墙,古柏茂密参天,绿影冷翠碧沉,石碑四角上挂有风铃似的小小的铁钟,风吹作响叮叮当当,凉气袭人有点阴森森的,我就会想到一些奇异怪事,赶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摧老舅快赶车上路。穿过玉皇阁村东南行,迊面而来乌河又由南向北湍急流淌,横现眼前,青石板桥东西横架,绿水分开沿河人家为东西沙河。车穿东沙河村,有一宽阔水面周边苇草丛生,这里汇入流出汊道太多,一时竟分不出水流的方向,一直有种模糊地感觉。车再向前走穿柳天坞村,南面乌河又在眼前,这里河道不宽,两岸绿柳交叉,水清见底,常跟大一点的玩伴们来这里洗澡。再向乌河上游走,就无从知道了。直到现在也没走过,还是从老一辈人嘴里听来的传闻和故事,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领兵与强敌鏖战,被敌兵追杀,马失前蹄,正当危难之时那匹乌龙马腾空而起,后面突然泉涌如柱,滚滚成河,敌兵只好望河兴叹。后来赵匡胤得了天下不忘故地,策封此水为乌河。年长之后对故事将信将疑,猜想多半应为演义故事,又听说乌河源于临淄槐树务,后来才明白是误听,应该是矮槐树。等到想去探究时,河水经常断流,乌河已快成为污河了。

           (二)下河

下河和上河比较而言水面宽阔,是一条天然航道,行船情景我在《乌河船运小景》中已有详尽描述。索镇大桥一直是乌河最壮观的桥,它原本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七洞拱桥,桥身似弓,桥洞如月,河水流出索镇一直向北,经张桥,耿桥,乌河头桥,起凤桥泻入湖区。这些桥的桥涵洞口都能让船方便地通过,大一点船只要扯下篷索放下风帆也能顺利通过。那些逆行而上需要拉纤的船,拉纤人每到桥头总是跑上桥面和艄公迅速传递纤绳,遇桥洞高时还要还抛接传递,船在走人在动,只见那撑船人一手持篙奋力撑船逆水穿过桥洞,一手将拉纤的绳子双抛回拉纤人的手里,仔细观察那些拉纤人大都是赤着脚,硬是用一双赤脚在河边柳丛中踏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光滑平整,不生草不泥泞,若逢水边绿柳交叉时,他们还要涉水绕行。下河里虽无急流险滩,河道也并非全是宽畅平直,从索镇大桥向北远眺,你会觉得乌河在北边好像是突然被一绿地切断,桥下滚滚流水不息,流到那里没有了河道,水到哪儿去了呢?沿河向北走去方才明白河水在这里急转了弯,踅向东面去了。这里水面宽阔,河底细沙平整,水深常年在1.5至2米之间,形成了那年那代的一天然浴场,每到酷署盛夏大家都说到踅湾洗澡去。

值得一提是起凤桥上一辈人中都不这样称呼,多数人都呼做爬头(音读)桥,可能是因乌河水一路流去到了尽头,水入湖了而得名。其实也可能是筢头(形义)桥,因为河水过桥后就分成了无数支流成一个扇形地流入湖里,咋看上去很像一个大筢子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湖貌那才是天然地美。而最美的湖区并不是现在开发旅游的地方,应该是夏庄七村,秋日清晨你如果站立在村北的土桥上向西望去,宽阔荡漾地水面,尽收眼底。放眼极目,太阳从绿柳青苇中冉冉升起,千丝万缕的彩霞争相透射出来,风摇柳枝轻轻地拂去太阳脸上水雾,风动苇叶似有天籁之音发出。耳听目染,再深吸一口气,人在冰清玉洁中了。傍晚赶在太阳尚未西沉时,驾一“溜子”任其揺荡在村南湖面上,头顶蓝天穹庐,脚踩绿水泱泱,舟摇轻扬风吹振衣,忽而船头处一鱼儿蹦出水面,水花四溅,入水后在水面上留下圈圈涟漪向四周扩散,不经意向西远眺,芦苇丛中忽而冲出一小船,惊起野鸭翻飞,冲破红霞万朵枺础奥湎脊吗推敕伞保汀扒锼ぬ煲簧保皇墙希に平.。

(三)“神奇”河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是说世事无长,盈虚消长,还有点大千世界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调侃,无疑这都是引申义。原意大抵还是大自然中水陆变迁河水改道的意思,比如说黄河、淮河,有的村庄集镇很可能多少年前在河那边,多少年后又在河这边了。用现如今很流行的话语说是人和自然的博弈。应归入顺势、逆势、功利、长远、短暂等等。乌河的河床在祖祖辈辈记忆中却是无此现象,两岸几十里很少有石砌砖垒,更稀有现代的水泥浇灌。有细心人观察过多少年来是河东未得一尺,河西未失一寸。行船拉纤人踏出的沿河羊肠小路就像地图上的分界线,清晰地记载了这一事实。就连那个河水急转弯的踅湾处历经百年冲刷,地形地貌也无任何改变,水滴石穿但却无奈于乌河的岸边泥土,何以不称神奇!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一些天然地常理罢了,第一河水千百年流淌不息,水势发于自然,人应自然顺势开凿天人合一,第二两岸土质优良,结构严密,当地人称之为“竖土”,长达几千米的洞子井挖掘从未听说过有塌方的时候。第三得益于河岸绿柳成荫芳草凄迷,是护堤的天然卫士。第四应不忘那些赤足拉纤的船工汉子们,是他们踏出的小路似给两岸铺设了天然塑胶。

在太阳升起落下和往复中,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日子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就是那年那月兴修水利把乌河开宽挖直,忽啦啦挖了个底朝天,河滩没了,柳树少了,绿草被埋在了黄土下,稀疏的水草失去了揺曳地美,倒像是可怜巴巴地向人们求救,鱼儿也落荒逃走了,再往后的乌河更有些惨不忍睹了。应当承认当初的愿望和初衷是善意的,美好的,是想当政一时造福一方的,即便是今日也似乎无过多苛求的理由,“熊掌”面前谁不垂涎,但财富可失而复得,生态境貌得以恢复确实很难!

涂抹半阙浣溪沙聊以自慰:

   无可奈何事已去,似曾相识入梦来。

         欲留朦胧意徘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