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踏湖
马踏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40
  • 关注人气:8,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脂祠、王象兑与李自成

(2010-03-28 08:48:29)
标签:

文化

旅游

王象乾

李自成

王象兑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新城王氏人文荟萃,被誉为“江北青箱”、“簪缨世家”,在这个大家族中,出现一个担任县令的族人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由岁贡而被拔擢为县令王象兑是个例外。

    3月26日,应新城镇党委政府邀请,与县内研究王氏家族的几位同志前往新城,参加米脂祠布展座谈会。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正在整修中的米脂祠,听取筹建负责人新城镇城北村党支部书记牟振家同志关于布展情况的说明,然后就米脂祠布展开始座谈。

    所谓米脂祠,是新城王氏后人为曾任陕西米脂县令的第六世王象兑建立的家祠。关于米脂祠,前文“王象兑事迹辩”曾作说明,这里不再多说。与会人员的发言,大多集中在王象兑与李自成的关系上。王象兑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卒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查阅过《曹州志》与《米脂县志》的陈汝洁同志说,王象兑任“曹州训导,辅助知州守城”,可从《新城县志》与《曹州志》中查到。“曹州大事记”载,“明天启二年五月(1622年),徐鸿儒(今巨野县人)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的于弘志、曹州的张世佩等率众在巨野、郓城、范县、濮阳等地起义,用红巾为标志,称‘中兴福烈帝’,建元‘大成兴胜’”。而任米脂县令,“杖责李自成”之事,目前尚无资料佐证。有与会人员认为,以新城王氏在明清两朝的事迹,王象兑的官阶、威望与政绩未得显著,为何他能留下“米脂祠”?尽管“杖责李自成”未有文字资料佐证,这一事迹在王氏家族内部流传,并非空穴来风。而且,任曹州训导,确曾“佐守防御”,其堂兄王象乾曾任兵部尚书、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王象晋等王氏族人都曾身居高位,或中央或地方,鉴于明朝末年的形势,以“佐守防御”有功拔擢为米脂县令顺理成章。至于不能找到佐证资料,鉴于当时的形势,后世修志人员误记、漏记前人事迹的事例并不鲜见,并不能成为否定王象兑任职米脂,与李自成有关的理由。从现有资料推测,王象兑任职米脂的时间与李自成起义、七年未回米脂的时间相吻合,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时任米脂县令治理有方。

    听取大家的发言,本人也深受启发。虽然认为把缺乏史料证明的事情津津乐道确实荒诞,但也不能否定持肯定意见者的理由。所以,只能从参加这次座谈会的目的上略作浅谈。我的发言有三个意思,一是表达了对维修祠行为的赞同。从大处讲,古县城开发已经开始实施,米脂祠就坐落在古县城区域内,是古县城的一个重要元素,要主动与古县城开发做好对接。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央也提出转方式调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好米脂祠的修复工作非常有意义。二是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就布展事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与建议应该符合大的方针政策,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学术问题应该留待历史学界与学术界进行探讨。文化的存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传说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米脂祠应该突出李自成的元素。第三,米脂祠的布展要提升文化品位与厚重感。米脂祠虽为王氏后人为王象兑而建,如今修复,不能定位在一个家族的祠堂上,应该在发展文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古县城开发的大背景下定位,使之成为展示新城文化、王氏家学文化的平台,增加文化的厚度。如此方不负重修米脂祠的初衷。其他具体的细节也要综合考虑。

    王象兑因曾任职米脂被族人称为米脂公,王氏族人为纪念王象兑建立米脂祠。在新城王氏家族中,王象兑杖责李自成的故事一直被广泛流传,有祠在,有传说,王象兑“牵手”李自成的故事似乎不是空穴来风。即使是后人演绎附会,说他们之间一点关系没有,恐怕也不能打消人们的狐疑,不仅王氏族人,即使听到这故事的人也要问一个“为什么”。但查遍现有资料,不仅王象兑杖责李自成只能以传说形式而存在,而且王象兑是否在米脂任职也成为一桩悬案。这就有待于史学界,抑或王氏族人作进一步的考证了。如果仅仅作为一种传说,在重新维修的米脂祠中,增加李自成的元素,无疑将增加米脂祠的传奇色彩和文化影响。对于王象兑与李自成的关系,我们也只能存疑实录。作为一处人文景观,设置一些李自成的元素也无不可,甚至借助李自成的影响,增强米脂祠的包装效果未尝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期望有热心的博友见仁见智,不吝赐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