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象兑事迹辩

(2010-03-24 11:42:14)
标签:

桓台县志

王象兑

米脂县令

李自成

文化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在桓台古县城新城镇城北村古考院街(今崔家街)路北,桓台赖以得名的戏马台东北,有一个被人们称为“米脂祠”的院落。这个院落,原有正厅三间,过厅三间,大门一间,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纵深长约三十米,大门及过厅之间左右各有角门,可通东西两跨院。东跨院跨约十多米,原有北厅三间,为致祭者敛心定神更衣之所,早已倾覆;西跨院自南而北建有大西屋三间,小西屋一间,敞棚两间,棚内设碾、磨各一套,供乡里方便使用。西北角有厕所一间。全西跨院是看祠人的住所。以大西屋南山墙为迎壁,西南有一角门,可通大街。三个院落纵深长度一致,东西总长共计约三十多米。相传是新城王氏后人为纪念曾任陕西省米脂县知事的王象兑(1564-1634)建立的家祠。

    王象兑,字子悦,号怡吾,王之藩子,王耿光孙,贡生。据传,王象兑初任曹州(今山东曹县)训导,辅助知州守城,以乡村联防与城乡联合攻击白莲教,白莲教邪教乱军未能攻入,曹州城赖以保全。由此,因功绩升米脂(今属陕西)县知县。任期,立合同票,奸吏平息。时李闯王尚未起义,任该县捕快班头,乡下已有人领头闹事。公令捕快缉补,因闹事者领头人与李有姻亲关系,屡缉不获,再三宽限仍不获,遂升堂杖责于李。李怒,下堂时顿足长吁,恰堂檐瓦片骤落,公叹曰:“李气吹房檐瓦,非碌碌辈也!”遂于崇祯六年(1633)告老归里。下任知县被李割头祭旗起义。这一传说在新城王氏家族中流传至今,但未见文字记载。

    查《新城县志·人物志二》有载:“王象兑,字子悦,耿光孙,以明经为曹州训导。时白莲贼倡乱,犯曹州,象兑佐守防御,曹赖以全。擢陕西米脂令。有惠政。”日前收到一份资料,对王象兑与米脂祠的情况多有说明,上文引用的传说,即为该资料之一部分。至于其他方面的情况,因囿于资料匮乏,本人未能进一步了解,现仅就此作一分说明。

    王象兑生于1564年,即明嘉靖四十三年,卒于1634年,即明崇祯七年。资料所言“嘉靖年间曾任陕西省米脂县知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王象兑生活在嘉靖年间的时间只有四年时间。“任曹州训导,辅助知州守城”事,网络资料“曹州大事记”载,“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为曹县得名之始”,“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设曹州”,“1622年(明天启二年)五月,徐鸿儒(今巨野县人)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的于弘志、曹州的张世佩等率众在巨野、郓城、范县、濮阳等地起义,用红巾为标志,称‘中兴福烈帝’,建元‘大成兴胜’”。若此资料属实,则王象兑“佐守防御”之事当属实。至于义军是否白莲教,是另一方面的事了。至于“擢陕西米脂令”,杖李自成事。李自成参加起义军为崇祯二年(1629),其时王象兑擢升米脂在时间上是可能的,而资料所言“遂于崇祯六年(1633)告老归里”肯定在时间上对不上号。至于王象兑是否做过米脂县令,有治学严谨朋友曾查阅《米脂县志》,并没有查到王象兑做过米脂县令的记载。如果查不到史料,那王象兑与李自成之间这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幕,也就仅仅限于传说了。但是,古代任命官员不去任职的事情也确实存在,而且因为战乱等原因,一年之中数任县令也不足奇。近读《桓台志略·卷三·知县》,从民国元年至修志时的二十二年间,出任桓台县知事者达二十四人,其中不乏一年之内数任的情况。加上年代久远,资料保存不够完整全面等因素,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断言王象兑没有担任过米脂县令,似乎也不妄下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