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踏湖
马踏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40
  • 关注人气:8,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新知

(2009-05-30 03:22:09)
标签:

端午

文化

战友

新知

情谊

杂谈

分类: 琐事留忆

    端午小假,我见识了真实的战友情谊。

    与成先生是三十年前初中时候开始的同学,关系自不一般,同学以来,几乎每年都会相聚。在我初中时候的同学中,他是颇具才学的。高中毕业,他参军入伍,曾赴南国参加自卫作战。后来转业地方。他的战友李先生,参战时担任指挥排长,转业后在县直部门工作,经常与我提起其战友关系。昨天小聚,聊起当年战友情谊,着实令人感动。李先生说,当年在战场上,他是指挥排长,身处前沿。一发炮弹飞来,他所在的观察所被炸飞。后方消息,观察所中五人全部牺牲。听说这个消息,成先生冒着头顶飞舞的炮弹奔向观察所位置寻找李先生。观察所五人,三人当场炸死,一人负伤,李先生毫发未损。成先生说,战友的尸体被炸飞了,尸骨拣了一脸盆。

    同学好多年,关系不一般,多次听他说起与李先生的情谊,今天我才真正见识战友情谊为什么“铁”。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也有许多,自己所知却少得可怜。前几天见识《农村大众》推出“岳母节”,今天又看到28日《淄博晚报》A5版说“女儿节”、“卫生防疫节”。称最早的“卫生防疫节”,是因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剑国认为,中国民间百姓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之说。此外,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为什么称“女儿节”?文章则没有说明,只是硬生生地说“在这个又被称为‘女儿节’的日子里”。按说,如此一篇文章,不把其缘由说清楚是不合适的。《齐鲁晚报》的介绍更详细,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端午食粽始于西晋”,“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另外还有“端午申遗”的相关内容。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这是为什么呢?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

另外,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故称为“端阳”。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

因为“端午”日,正逢月、日均为五,所以叫“重五”。《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即粽子)执扇。”有的地方也叫“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演变于汉魏六朝,定型于隋唐时代,至今风俗依然不衰,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主要的说法有四种。一种是为了纪念屈原,二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三说是为了纪念曹娥,四说是为了纪念张天师。而其中又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比如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风俗,就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淄博晚报》的介绍中没有说明端午节为何被称为女儿节,经查,原因如下:

女儿节由来之一: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这一天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儿童要佩戴香囊、五色线,已嫁之女亦要回娘家省亲,所以这一天也叫女儿节。 

    女儿节由来之二:《会稽典录》则记浙人之俗,认为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浙人为纪念曹娥,乃称端午为“女儿节”。

    一个端午节,风俗不一般。风俗承载的是传统,传统流淌着民族的血脉。前段时间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老师接触,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再过几天,就是文化遗产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与精神弘扬广大我们的文化传统?西风东渐,如端午这样传统味十足的节日,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传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现实,联系本职工作,王渔洋研究除去在学术文化层面,也应该有这个层面的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阳光团队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