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报道,昨天下午,在广东清新采访国足备战世界杯的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记者被阻拦在了球场外,原因是国足已经下了命令,暂停该节目对国足的采访。据悉,这事的根源就在于上期的《足球之夜》节目,在3日播出的这期节目中,央视体育频道请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做嘉宾,对中国足协和足协负责人谢亚龙去年的工作进行一番评价,结果,专家们的评价大多不高,其中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给谢亚龙打了不及格,只有前中国女足新闻官孟洪涛打了优秀。《足球之夜》此举惹恼了足协。很快,国家队就对此作出了回应,决定暂停央视《足球之夜》栏目采访国家队世预赛备战期的资格,“对于《足球之夜》这种做法,国家队方面表示,是不客观的、难以接受的,危害了国家队形象,影响到了国家队的备战。”
看罢这则报道,不禁心生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足球的振兴离不开媒体,媒体的生存同样离不开足球,《足球之夜》之所以能够成为收视率较高的一档节目,足球的功劳不可抹杀。足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举国关注的项目,《足球之夜》的功绩同样不能抹杀。本来是相互依存的一对冤家,为什么不能和谐相处比翼齐飞,而到了封杀的地步呢?
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几代国人,特别是足球人的梦想。二十多年来,从年维泗到高丰文,从徐根宝到戚务生,尽管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如果说谁不想把足球搞上去,肯定地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中国足球却总是冲不出亚洲,更不要说走向世界。以至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说“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中国足球走向世界要等下世纪之类的话。尽管刚刚跨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塞尔维亚人就把中国足球带进了2002韩日世界杯,然而好景不长,这走向世界的心情还没来得及兴奋,举足协全力造成的暂时繁荣就象昙花一现,不仅没有实现“进一球、胜一场、小组出线”的目标,结果是一球未进、一场未赢(连平局都没能实现)、净吞九蛋。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足球从此似乎集体患上了阳萎症,甚至连想在亚洲说两句有分量的话都困难起来。比如亚洲杯,比如南非世界杯入场券预赛,打本不入流的缅甸队都让足协吓了一身汗。不仅男足,曾经称雄世界的女足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中国足球遇到目前的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体制的因素,有市场的因素,有球员的因素,有俱乐部的因素,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足协自然也可以举出N条理由为足球的没落开脱。但是,作为中国足球的主管部门,足协自身的驾驭能力、职业能力、影响力不足应该是最主要的。球队出了问题处理俱乐部,球员出了问题封杀球员,比赛出了问题炒主教练,虽然足协的掌门人也屡次走马换将,中国足球江河日下,难道足协不该为此买单吗?作为影响力颇大的央视《足球之夜》说上几句,又有什么不应该的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足协此举实在是自欺欺人。
说完了足协,再说媒体。中国足球屡次遭遇滑铁卢,媒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鲁迅先生曾有“捧杀”、“骂杀”高论。中国的媒体到底做了什么?我不否认做过许多有益之事,或者说成绩是主流。现在是检讨媒体的责任。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清楚,当球队取得一场胜利,不管含金量高不高,谥美之词登峰造极、美不胜收。遇到失利,立马势同水火,批评、谴责、痛骂,甚至人身攻击如影随形。虽然亦有有识之士良药苦口,一如杯水车薪。如李承鹏者,虽知其人,却知之甚少,其高论咱不敢妄加菲薄,如报道所说公然在大众传媒指名道姓用攻击甚或诬蔑的语言评论一位业界领袖,是否妥当呢?难道一个媒体人口无遮拦、不讲策略随意表达自己的好恶就应该要求人们认同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是生产者多而经营者少,都希望依附于别人的卵翼之下分一杯羹而不想自己走出一条路创造一些社会效益。休育界是评论家多而实干家少,干事的不如说事的,特别是一些戴着评论员帽子的人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国足球为什么走不出低谷?这恐怕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李承鹏此举对于中国足球并无多大益处,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靠骂足协、骂足协副主席赚取人们的眼球。这样的做派与文艺界那些靠傍名人、骂名人达到自己出名目的的人如出一辙。咱不做空头评论家,也没有能力评论,斗胆建议足协:请李承鹏先生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如果成绩尚可,再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任命李承鹏先生为足协专职副主席。一如华西都市报,这篇报道是否带有炒作意图,现在也难说。一事当前,炒作为先,现在《足球之夜》面临足协封杀,实为咎由自取。
足协和央视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国家利益上说,同为捍卫国家荣誉。从个体利益说,相互依存。为什么要搞到封杀的地步?足协还是更大度一些,兼听则明,尽管刺耳,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听外界的话没什么坏处,何况让人家说话天也不会塌下来。媒体,特别是《足球之夜》更多一些责任心,更多一些使命感,更多一些策略,更多一些艺术性,只要为足球发展的愿望,足协还会在乎你说了什么话吗?这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