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滴酒不沾 一路平安说起

(2007-10-15 13:21:38)
标签:

社会/纪实

情感

口述实录

黄河龙

扳倒井

百粮春

分类: 时事评论
    大约一个多月以来,在县城的一些路段上挂出了许多色彩斑澜的标语,内容主要是关于交通安全的。其中一条的内容为“滴酒不沾,一路平安”。没有人怀疑悬挂这条标语的目的,是提醒驾驶人员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酒后不要驾车。本人也不怀疑这样的初衷,但仍然觉得尽管出发点是好的,细想起来,把饮酒上升到保障安全的唯一因素,似乎也有些冤枉。
    大家知道,酒在我国历史悠久。公元前4000-2000年,就是说在由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酒。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随着火的使用和五谷六畜的出现,加上酒曲的发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古往今来,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酒的出现,使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增添了无数光彩。李白斗酒诗百篇,诸如此类,有多少文人墨客因此千古留名。特别在民间,酒也成为表达情谊的载体。朋友来了有好酒,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便成为中国人尊重客人的重要体现。总之,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离不开的物质。
    不仅如此,酿酒更成了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别的地方不说,本县就有一家酒厂称作黄河龙集团,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曾号称山东八大酒厂之一,即便是现在,其规模和影响在本省以及东北等地也是声名远播。周边的几个区县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东面是号称战国七雄齐国都城的临淄,早在2000多年前管仲就曾把酒当作聚拢客商的待客之物。到楚汉战争的时候,号称齐王的韩信就曾在这里烹煮了那位被称作“高阳酒徒”的郦食其。直到前几年牺樽、三蕉叶更是风风靡一时。近几年,田横故里高青酒业也异军突起,“扳倒井”因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挂上钩而平填不少人文色彩。与黄河龙毗邻的傅山酒厂生产的“百粮春”,不仅打上了政府接待用酒的标签,而且别出心裁与希望工程联系起来。这些企业如此搜肠刮肚、费尽心思,无非也是希望能够以此来赢得最大的利润。因为有了销售量,利润随之攀升,税收也跟着上涨,如此三番,地方政府自然高兴。前些时候,也有消息报道过,湖北汉川不是也曾经政府明文规定各机关的“喝酒任务吗”?
    然而,酒毕竟也有一定的麻醉成分,过量饮酒导致事故也绝非危人耸听,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禁止酒后驾车不仅体现了部门的职能,更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因禁止酒后驾车,延伸到喝酒关系一生平安高度,似乎就有些矫枉过正了。如果禁酒能够确保平安,那国家何不发布一项法令,取缔全国所有的酒厂、禁止从外国进口酒类产品、谁喝酒即属违法将会受到严厉惩罚来得快捷稳当?
    本人这些酒言乱语,不是为自己喝酒开脱。说心里话,平时也真不太想喝,到了酒场上,看到那气氛,又觉得不喝不够意思。久而久之,便给人家留下能喝的印象,以至于逢酒场定会多喝,甚至衍生出喝了不疼瞎了疼的情绪,结果再到场合说不喝,人家肯定会认为作假的现象。想想这酒厂关了倒也顺乎心意。可是,这现实吗?根本不现实。对于自己不再喝酒,只是关乎自己,别人还可以喝,利润照样可以创造,税收照样可以交纳。把一生平安系于号召人们滴酒不沾,即便财政能够接受,对于众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及其众多员工,能够接受得了吗?
    看来,这平安是非常重要,酒也要喝,关键是少喝,不要酗酒,特别是不要酒后驾车。交通安全靠教育,靠管理,靠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今天中午中央电视台就播出一条消息,说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例斯发明了一种新的办法,除去加大处罚力度外,请违反交通规则者去观看车祸录像。结果违章者观看后都觉得后怕,尊章出行的意识果然增强了。如此效果虽然有些夸张,但有一条,探索新的管用的办法还是应该的。
    尽管如此,交通安全关系生命,交通管理部门的初衷还是值得夸赞的,虽然这些标语时间一长,看上去有些让人感觉不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