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季节刚过,又到了烟雾缭绕的时候。白天还不要紧,一到傍晚,一阵阵烟雾便从县城四周慢慢向县城渗透开来。于是,大街小巷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街上散步的人走起路来显得匆匆忙忙,怕烟的人不住地用手帕擦着眼睛,间或有一些咳嗽的声音传来。但是,三五成群集合在一起打扑克牌的人仍然在路灯下坚持着,
传统的三秋大忙随着白露的到来开始了。于是,和往常一样,尽管玉米机械化收割的面积逐年增加,今年达到了80%以上,据称是全国第一个玉米收割机械化县。但是,县城四周的烟雾并没有因为机械收割率的提高而杜绝,秸杆粉碎以重新焚烧的现象依然存在。
玉米秸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时候,它主要是农家的烧柴和生产队牲畜的伺料。后来,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不少家庭都实行还田。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不少地方开始青贮,玉米秸杆的用途越来越多,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高。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是实行玉米机械化收割,实行街杆还田和青贮。
但是,也不可否认,不少农民朋友在秸杆还田后还是将打碎的玉米秸杆付之以炬,一烧了之。各级政府明令禁止,但就是遏制不住农民朋友焚烧的“热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还是秸杆的比较效益低,农民朋友怕麻烦,嫌累,不愿意下力气,即使已经粉碎,仍然一烧了之,想来实在可惜,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据已知的资料,玉米秸杆是一种尚待开发数量巨大的资源,如何科学利用,变废为宝,是值得每个人考虑的事情。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指标也成为经济考核的重点之一。农民朋友付之一炬,实不可取,如何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玉米秸杆的收获和贮存方式应该成为一个引起注意的问题。就是说,一方面宣传玉米秸杆的用途,提高其附加值,另一方面,需要农机人员改进收获的方式方法,减轻劳动工作量,改善农民朋友的收获习惯。我想,能够做到这一点,焚烧玉米秸的现象最终能够得到杜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