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微言》开读(转)

(2006-09-05 08:19:26)

对于《大学》,是早就知道的,但也只限于知道是“四书”之一,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对于它的了解和理解,也只限于此而已。由于工作需要,从去年开始,我承担了经典班的语文教学,如果再以不理解和不了解来搪塞,恐怕是说不过去了。何况教学教程中也的确感受到国学知识甚少的困扰。于是,根据学校领导的指导,我去新华书店买来了南怀谨先生的《大学微言》,决心利用所有的时间,认真学习,力求弄懂。不然,以自己的现实水平,是很难胜任经典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即曾子所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二程的弟子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称为“四书”。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自从买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之后,我就开始筹划怎样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对《大学》最好、最通俗的解释。
    首先学习研习古文的方法。对原文,要熟读,直至会背。正如南大师开篇所讲,“我们在开始讲解、研究《大学》之前,先把这份原本《大学》的原文发给大家,希望平时多加熟读,要能背诵,那就更好了。那么,我们以后在讲解、研究时,就方便多了。”原文短短5页,南先生却著述了厚厚一大本书,共有700多页,可见原文的博大精深。唯有对原文熟练掌握,默记于心,才能明白大师的旁证博引,很好地研习《大学》的真谛。
    另外,南大师还介绍了以前旧私塾的"乌鸦式的读书法",就是说在学生甚至老师也不理解其义的情况下,先死记硬背,将来慢慢消化。“以我来说,一二十后,对于当时先生教我背书,将来慢慢会懂的说法,反省过来,还真觉得他有先见之明,反而很敬佩他的搪塞教育法......”因为过去科举考试不允许个人发挥,“一个知识分子,想寻一条生活出路,尤其以考取功名,达到读书做官的谋生之道,非熟记四书,牢牢背得四书不可。”现在尽管不提倡这种读书方法,可下苦功多背些优秀文章还是好的。当然能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会背,更易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
    暑假期间,为了把原文熟记于心,我鼓动孩子和先生也来背,并制定一些奖励措施,谁知他们并不买帐,先生推说工作忙,孩子借口太累,无可奈何之下,我只有列出适合自己的计划,就是二天熟读一段,尽量会背。通过这两天的实践发现,先阅读一遍南先生的讲解,大意领会再来理解原文、掌握原文,要容易一些。“希望大家多读、多念、多背诵,当歌一样地唱着来读。那么,必定有如我当年读书时,老师并不太给讲解,只说,你读熟了,将来你自己会懂。现在套一句成语来说,你读得背熟记牢了,将来你会自己开悟的。”那以后就先照此方法读吧。

    《大学》作为经书,包含了丰富的教人德行至善的思想,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他所谓的“大人”,是人格高尚、达到了充实而光辉的理想地步的“大丈夫”,即道德上的巨人。这种“大人”、“大丈夫”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理想的道德人格。《大学微言》为我们学习掌握《大学》的精髓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