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幸福超越万科十个“小米”?

(2015-11-09 13:08:04)
标签:

杂谈

导读

一周时事热点,国平精彩评点!欢迎来到本周《一周平谈》,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华夏幸福超越万科十个小米”?一起来看!http://ww4/large/492c7564gw1exun2x1d40j20dw07waau.jpg

【事件回放】

界面新闻网在1029日《为什么说万科和华夏幸福之间隔着十个小米》的报道中称:

华夏幸福这家与传统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商,1022日在北京国贸三期酒店举办了名为破冰技术商业化新航道的会议。这家仰仗PPP模式,在过去几年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公司,眼下正朝着一个更宏大的方向转型。他们希望将自己早年布局在各产业园内的项目激活,通过服务与运营来产生新的价值,突破过去依赖新城开发和产业入驻,吸引人流并拉动地产销售的模式。

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互联网思维洗礼之后,企业都在争相模仿用户思维,以万科为例,他们现在更关注服务所带来的衍生价值,包括物业、社区服务以及装修。雷军的小米一直被看做用户思维的成功范例,为了学习这种模式,郁亮也曾带领高管团队去小米学习,但对于这个经历了十年黄金时代躺着赚钱的行业来说,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靠服务用户赚钱谈何容易。尽管产业地产与住宅开发或商业地产存在行业差异,但在用户思维这条道路上,华夏幸福显然已经走到了前面。

与小米模式类似,华夏幸福也正在全力将运营与服务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核心,仅从这点来看,相比于还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的房企,他们已经找到了通路。http://ww1/large/492c7564gw1exun3ayidxj20dw07zmxy.jpg【平谈】

《界面》说华夏幸福和万科隔着十个小米,因为小米是创新产业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在创新层面华夏幸福超越了万科十个(当然是虚词)数量级。

我以及业内的许多人士经常针砭万科,因为其行业老大的位置,但不代表不尊重。在中国过去二、三十年住宅房地产领域,万科是最伟大的企业,没有之一。之前绿地接近甚至超越万科的销售规模,据说绿地的老大只求这么一次,为什么?因为太吃力了,或者是一次很吃力的努力,很难持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住宅开发模式,万科是很难超越的标杆。http://ww2/large/492c7564gw1exun3r1h3ej20dw07st9u.jpg华夏幸福是一家成功发展的开发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是,这种成功到底是一种模式的成功还是恰巧出于某种特殊地域的成功,值得深究。我曾经在华夏的干部会议上说,华夏成功的核心,是用河北的原料做了北京的市场。华夏人(包括其老板王文学)应该听了很不爽,他们认为应该是他们独特的模式的成功。

判断是一个模式的成功还是特殊地域的成功,检验的方式就是在离开北京这个特殊的区域,华夏的模式是否能够同样的成功?从现在华夏的扩张来看,除了一个北京城,四个孔雀城在威海、秦皇岛以及除了北京周边河北境内的镇江等地的项目,华夏幸福还没有超越其它企业更加成功的业绩,这就为其成功的模式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http://ww3/large/492c7564gw1exun3xcq8dj20dw0993zb.jpg

华夏幸福目前在以河北固安为代表的产业项目,许多新理念的实践受人关注,尤其是被国家作为PPP模式的试点而称之为创新的样板。但是,许多了解华夏幸福十年来在河北开发实际情况的人士,认为其所谓的城市运营商的口号以及做产业园区的诸多动作,只是做住宅房地产的幌子,而观其引进的产业也大多为层次不高的制造业,与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根本不融合的事实,因此有轻视的认识。

其实,据我了解,华夏幸福在产业引进方面,是一直努力和执着的,为此投入了数以百计的人员甚至不遗余力,但结果和实效不尽如人意,客观环境的不匹配是重要的因素。而如今,华夏幸福有机会在固安等地形成创新的产业地产的实践,也和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北京的产业外溢的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许多业内的人士,认为华夏幸福作为门口的野蛮人强势并且成功地入侵了北京的市场,因此而轻视华夏幸福目前在产业地产上的成功势头是不对的。但是,华夏幸福如果将目前的因为北京特殊的产业外溢而形成的机会,当作必然的成功模式也是非常危险的认识。

据说华夏幸福目前有一个在全国范围的百城计划,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华夏幸福在北京周边地区有良好势头的产业园创新发展是由于北京这个特殊地域的因素,而把它当作一个超越了万科的十个小米的成功模式,那么危险也将不期而至!


(作者 李国平 高策顾问公司董事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院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