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辉煌业绩”是什么呢?“毛大庆2009年加入万科担任北京总经理。得益于他的人脉资源,北京万科在其加入的第二年突破百亿元销售大关,成为当年北京市场销量冠军——此前北京万科在北京市场的排名一直在前五名开外。2014年,毛大庆带领北京万科首度突破全年业绩的200亿大关,现金回款超过170亿元,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雄居第一。”
“然而在繁华表象之下,危机正在聚集。”
对比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业绩的含金量:“万科北京区域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65.76亿元,为万科集团贡献了将近四分之一的主营业务收入,却只为集团献出11.75%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为5.39%,甚至不如广深区域净利润率16.58%的零头。”
其次是人力资源问题:“在刘肖今年年初接手北京万科之时,这已经是一家员工超过500人的庞然大物了。在万科内部,业绩贡献与北京公司相当的深圳公司,只有200人规模。这样的人员规模与业绩对比,带来严重后果之一,是2014年北京万科员工的年终奖金,远低于深圳万科员工。一位北京万科员工对界面新闻透露,2014年年底的年终奖,是近年来最低的。对于年薪主要依赖年终奖的地产员工而言,他们真像搭上了一艘在狂飙中下沉的旧船——公司规模创历史,但个人收入不升反降,士气低落的员工们已经沉沦在方向失控的混沌中。在跳槽的高峰期,2015年春节前后,他们纷纷人心思动。”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后继乏力”的问题:“刘肖的另一大痛点在于,北京万科已经没有多少优质土地储备了。”http://ww4/large/492c7564gw1ewepvzssgjj20dw07xq4b.jpg
这么看来,刘肖的前任活脱脱就是“康熙”了,“太平盛世”的身后给继任者留下一大堆的“麻烦”。刘肖如果做不到像“雍正”那样“励精图治、革弊立新”,那么北京万科则真的“危矣”。
我对刘肖“无感”,因为不熟悉,没打过交道。但是,对《界面》还是有不少的“好感”,因为其报道往往有一定的深度,并且和其它业内杂志不得不“顾忌”广告客户不同,报道可以相对客观而有价值。正如这篇文章,肯定不是为了“黑”毛大庆,但是揭示了北京万科转型的“不得已”以及“难度”,还是非常有深度和积极意义的。
企业转型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一定会有许多障碍和困难。我本来是不看好万科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快速、成功地“转型”的。然而,就北京万科目前的情况,背水一战的刘肖,还真有可能在局部地区给万科趟出一条“转型之路”来。
【一周平谈41】
(作者 李国平 高策顾问公司董事长高策地产研究院院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