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忽略城市要素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导致城市活力的丧失,而“新城市主义”理念下则可以规避这一问题。荷兰的爪哇岛作为“新城市主义”非常典型的案例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跟随李国平先生的镜头一起找寻!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作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美兴起的“良好社区规划”的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以及房地产行业内虽然也常有人提及,但也许现代主义的“宏图巨制”以及“大刀阔斧”更符合中国快速发展、除旧建新的模式,所以很少、甚或基本没有典型“新城市主义”的实践。
去年十月和家人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度假,有一天骑车到城区外围转悠,“偶遇”了著名的爪哇岛(Java Island)。之前在许多建筑杂志上见过不少有关这个项目的照片,但都只是感受了其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吸引力。这次亲身在其中体验,才发现这是个典型的“新城市主义”的作品。
新城市主义有所谓的四大原则,分别是传统街区设计(TND)、公交导向的设计(TOD)、城市村庄(Urban Villages)以及精明增长(Smart Growth)。除了最后一条精明增长属于社会经济政策的软性内容无法在表面体会,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爪哇岛项目无一不体现和实践了新城市主义这几个基本原则。
爪哇岛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老城之外,是一个完全由填海而成的“新开发”项目,于是其符合新城市主义在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实现其原则的前提。整个岛屿有两座桥梁与陆地城区连接,其中一条连接岛中央位置的是主要的、通行轨道交通的桥梁。▼
从我们中国概念的小高层洋房、高层集合式到联排屋和滨水双拼House以及Loft空间,爪哇岛的居住建筑可谓是所有居住形式的一个集合。
在其多层建筑的区域,围合的空间中,仍然追求相对高密度、紧凑的形态。▼http://ww1/large/492c7564gw1ewepr4ys63j20dw0afjt4.jpg
在社区的景观中,旧砖砌成的围挡体现传统的符号。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可以看到设计师有意识地将代表传统、甚至有些“残旧”的陶土砖与现代玻璃幕对比组合,以体现新旧的融合。▼http://ww2/large/492c7564gw1ewepto5xcxj20dw0afjtd.jpg新城市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样性地混合使用”。所谓“城市村庄(Urban Villages)”并不是大家从字面理解的自然生态的概念,而更多地是表达“自给自足”,也就是“职住平衡”的概念。
爪哇岛的居住主要是与一水之隔的写字楼群实现“职住平衡”的。而岛内的各种建筑形态的混合手段运用得非常多,高层、多层以及商住合一的Loft形式混合在一起。▼http://ww4/large/492c7564gw1eweptyswbmj20dw0afab5.jpg图片来源:李国平,2014年,阿姆斯特丹爪哇岛
(作者 李国平 高策顾问公司董事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院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