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似乎搞营销策划的对这些都驾轻就熟,任一个都能给你罗列一大筐手段、方案,报告随便就给你整个几十页内容。但是,当我们用上这些营销手段和道具,也就是部署完了这些接触点之后,为何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P(渠道)和C(客户便利性)的主导关系上。我们通常犯的毛病是只从我们自身的资源和经验出发,而不是研究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客户,根据他们“方便”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来设定我们的接触点。所以我们往往只顾自己耍得精彩,玩得很嗨,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便利性”!
http://ww2/large/492c7564gw1ev21nybw0fj207x0b7wfo.jpg就如同之前讨论过的,当我们的楼盘都已经到了郊区,到了河北境内,那么我们传统的围挡、道旗等等接触点的初始传播效果就已经大大降低。而如果我们的传播对象是中关村的高端人士,那么从中关村到CBD以及机场沿途的广告牌就是必不可少的接触点了。
另外,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楼书。在纸质传媒为主的时代,楼书的确是项目和客户之间重要的接触点,其中差不多涵盖一个项目需要传递的全部内容。当我们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客户已经习惯了“随时可得”的、“没有重量”的丰富信息。所以,我们再去花资源去做又厚又精美的纸质楼书,即使你送到客户的手中,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但客户仍然不会去认真翻阅其中的信息,离开售楼处就会随便丢弃这个“负担”,基本上不会再去“接触”这个“点”!
许多时候,我们选取某一个传播渠道,往往是因为我们和某一个渠道有良好的关系,却忽略了最重要得是我们的客户也许不想与此发生“关系”。有一个城市中心区的高端居住项目,广告方案提供商坚持在高尔夫球场做展示,差不多一年时间用了上千万的预算,但是效果几乎没有。广告公司策划者的逻辑听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打高尔夫的都是高端消费的人群,而且球场是这些人群高频出没的场所,于是应该就是很好的营销“接触点”。但是,这里恰恰忽略了客户的在球场打球时的活动状态和心理状态,恰恰是“不方便”来接触你要传递的信息。
(作者 李国平 高策地产服务机构首席策略官 高策顾问公司董事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院长)
(高策地产研究院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