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豫:魅力来自真诚

(2008-03-01 09:39:00)
标签:

杂谈

       打开电视机,各类谈话节目比比皆是,有谁比得上这位梳着标志性发型,聪明伶俐又富亲和力的才女型主持人,出镜更频繁,风格更独特,更贴近百姓口味呢?短短6年间,她将600余位嘉宾请进演播室,并被誉为“中国的奥普拉(美国脱口秀女王)”,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成就……
     鲁豫:魅力来自真诚

                 今晚报记者 杜仲华
 
    电视,这个20世纪科技新宠,似乎特别垂青女性。从靳羽西用电视打开一扇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之后,相继又有杨澜、吴小莉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而鲁豫,这位香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也凭借她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被美国CNN评价为“中国的奥普拉(美国脱口秀女王)”。无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对鲁豫而言,开创一种更独特,更贴近普通百姓口味的谈话节目,6年间将600余位嘉宾请进演播室,并通过全国28家省级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这就足够了。
    本周,凤凰卫视播出了为纪念《鲁豫有约》创办6周年而录制的特别节目《鲁豫和她的朋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天赋与机遇的巧合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天赋又有准备的人。
    鲁豫就是这样的人。她仿佛天生是为电视而生。比如她的语言天赋非同一般,记忆力又非常好。学生时代的某一天,她忽然对英语开了窍,从此一通百通,居然在全北京英语演讲比赛中一举夺魁。
    当上主持人后,鲁豫从不带讲稿上场,几千字的稿子她看一遍就记住了,面对镜头娓娓道来,完全是现场即兴发挥。所以当“凤凰早班车”尝试由主持人“说新闻”时,鲁豫便成为不二人选。鲁豫本人也从不否认天赋在成功中的作用:“如果你不够聪明,再勤奋、再有阅历也是白搭。”
    她的成功就是天赋与机遇的巧妙组合。看看她除了主持《音乐无限》、《凤凰早班车》、《鲁豫有约》之外,遇上了多少千载难逢、令人艳羡的机会吧———直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戴安娜王妃的葬礼、9·11恐怖袭击、7·13北京申奥成功、美英攻打伊拉克……当牵动着全球亿万人心弦的历史事件、历史瞬间就发生在你身后;当你通过手中的话筒向整个华人世界同步传播新闻时,对一个传媒人来说是多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又有多少人能担此大任?在这一点上说,鲁豫的确是幸运的。所以,当她回到演播室,让嘉宾们“说出你的故事”,岂非手到擒来,驾轻就熟?
             真诚是武器 信任是基础

    对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很多,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是真诚。每位谈话节目主持人都会标榜自己的真诚,但真诚与真诚之间存在着程度的不同,表现方式的不同。
    常看《鲁豫有约》的人不难发现,鲁豫的真诚有时是一种孩童般的天真与诚实。仅从她那充满好奇地向嘉宾提问的眼神和肆无忌惮的笑声中,便可判断出:她的真诚毫无矫饰和作秀的成分。
    2003年10月,鲁豫来津签售新书《心相约》时,曾到今晚报社接听读者的热线电话。当读者表示十分欣赏她在《鲁豫有约》中的主持风格时,鲁豫说了一段话令记者记忆犹新———
“我很本色,生活中是什么样,电视上就是什么样。我的聆听、专注都是自然的流露。要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真诚是武器,信任是基础。采访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对方希望我如何引导他,使他产生倾诉的欲望,同时让观众产生共鸣。一旦观众的心灵被触动了,无论他笑了,流泪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真实才会打动人心……”
             是否“奥普拉”并不重要

    不久前看到一则电视新闻: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选战中,一位黑人电视主持人在群众集会上力挺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她便是闻名全球的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也是鲁豫心中的偶像。2007年,美国CNN在网站上载文,称鲁豫为“中国的奥普拉”。对此,鲁豫低调回应说,中美文化背景不同,电视生存环境不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也不同,因此,这个美誉对她只是一种“恭维”而已,或者表明外界已开始关注中国电视,而不是关注她个人。
    这是一种理智的谦虚。的确,对鲁豫来说,是否“中国的奥普拉”并不重要。因为奥普拉的“脱口秀”在中国没有什么影响,与《鲁豫有约》没有可比性。重要的是,《鲁豫有约》以迥异于国内其他谈话节目的风格和方式,给中国电视业界吹入一股新风,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这就够了。
             让你的嘉宾爱上你

    观众为何会对《鲁豫有约》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呢?
    首先,在访谈形式上,从周播改为日播的《鲁豫有约》让主持人和嘉宾同坐一个长沙发,造成一种平起平坐、促膝谈心的家庭般的环境氛围,一下便解除了受访者的紧张情绪和戒备心理,放松地与主持人沟通和交流。
    其次,《鲁豫有约》邀请的嘉宾,上有“天王”、“天后”级的歌星,“影帝”、“影后”级的影星和重量级的文化名人,下有单身妈妈、绝症患者、捡垃圾的老人和见义勇为的“草根英雄”;无论长幼尊卑,均以礼相待,绝无厚此薄彼、恃强凌弱之嫌。
    第三,在提问方式上,鲁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态度平和,善解人意,不紧不慢地与嘉宾聊天、拉家常,使人产生亲近感。用鲁豫自己的话说,“要让你的嘉宾爱上你”。于是,我们看到了费翔与她深情相拥;看到牛群以调侃的口吻要求与她“搭档”;听到“童话大王”郑渊洁笑言“见到鲁豫就知道怎么说话了”;以及刘震云更为夸张的赞词:“鲁豫改变了我们,改变了世界,是个对生活有帮助的人。”
             人有魅力节目才有吸引力

    节目自身的质量固然是成功之本,而主持人的魅力也不可小觑———对一档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栏节目尤其如此。试想,如果不是《鲁豫有约》,如果同样的栏目换成另外的主持人,那么,它对观众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吗?
    譬如近年来风靡屏幕的“模仿秀”,哪个模仿者超越了“原创”呢?同样的《超生游击队》,黄宏、宋丹丹表演就有味道,换成蔡国庆和董卿就淡如白水了。模仿赵本山的小品就更貌合神离了。这就是“原创”的魅力,明星的魅力。
    同样,支撑着《鲁豫有约》的第一要素是鲁豫,或曰鲁豫的个人魅力。鲁豫只有一个,不可模仿,也不可复制。
    鲁豫的魅力不是外在的,她的风度、气质更可贵;鲁豫的魅力不是天生的,见多识广使她变得更聪明可爱。看过鲁豫《心相约》的读者想必还记得文化学者余秋雨对她的赞赏。在余秋雨眼中,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孩表面上弱不禁风,一到镜头前马上进入状态,如迅雷疾风;她的谈话中弥漫着一种冷雾,但激动时(如中国申奥成功)却一下失控,掩面而泣;她在工作中精明能干,在生活中却有点“傻气”,如记不住自家电话,不会拧浴室水龙头等等。
               既阳光透明,又令人迷惑

    记者与鲁豫有过两次交往。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与赵保乐一起来津录制《艺苑风景线》。当时,她还是一副学生模样,短发,额前覆盖着齐眉穗,胖乎乎的圆脸,见人还有些腼腆。十年后再见面时,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成熟老练了许多。她给我的印象是阳光、透明的;与此同时,一想到她几乎天天与屏幕前的观众面对面,又有几分迷惑。
    《鲁豫有约》作为一个日播节目,虽是每月集中录制十天,毕竟之前要熟悉每位采访对象,有大量案头工作要做,她如何支配时间应付自如?她的公司名唤“能量公司”,她真的能量无限吗?而且,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地做下去,她的灵感会不会枯竭,激情会不会衰退?支撑着她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责任感,成就感,还是别的什么?仍令记者困惑不解。建议她适当减少播出量(可增加重播次数),不要透支健康和生命;同时,又可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打磨作品,使之更精致、更有思想深度。总之,我们期待着她讲述更多更好新鲜有趣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