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当防高血压

(2013-04-03 21:25:58)
标签:

清明

养生

脾胃

祛湿

春困

分类: 健身养性

清明当防高血压



明天是清明,从养生上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户外运动,如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这一段时间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

 

阳春三月好踏青,过敏也来凑热闹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花儿开始绽放,有些人却出现鼻子奇痒难忍,接二连三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给本来阳光的心情大打折扣,有人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罪魁祸首是四处飞扬的花粉,但中医认为,鼻炎多是由于肺气不足、肺内的寒气排不出来,出现的肺寒症状,如果是肾脏阳气虚弱的人,就会鼻塞严重流涕;如果肾脏阳气尚可,就会喷嚏连天。肺气虚往往跟脾脏虚有关,所以脾肺都虚弱的人,就会出现鼻炎、过敏的症状了。

 

既然鼻炎跟肺内有寒有关,所以关键在于祛寒,有个小技巧,就是按摩神阙穴。神阙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眼,按摩时先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逆时针按摩50次就可以了,这不仅对过敏性鼻炎有效,对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也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更不要吃冰激凌、喝冷饮和冰镇饮料。如果食用螃蟹引发过敏,可通过吃紫苏来化解。此外,多饮花茶能促进阳气生发,是散发体内寒气的好方法。像茉莉花茶能祛寒邪,是春季饮茶之上品,春困发作时喝上一杯茉莉花茶,不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提神醒脑,让人有种神清气爽之感。

 

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不给寒气偷袭人体的机会,刮风天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踏青时最好戴上一个干净的口罩,同时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清明高血压复发,调畅肝脏可减压

 

中医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这是因为血压升高而引起的,要防止血压升高,就需要护理肝脏,调畅肝阳,怎么调呢?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好时机,吃荠菜便是一个养肝降血压的好办法。因为荠菜不仅是美味的蔬菜,药用价值也十分广泛,被誉为是“菜中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荠菜的吃法很多,可以煮粥、炒菜、包饺子等。

 

另外按摩脚底下的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人体中最低的穴位,位于脚板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它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是肾经的井穴,位于心肾两经相交的地方。按摩涌泉穴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以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以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时一定要注意用力轻,每次四、五分钟,稍有感觉就可以了。最好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涌泉穴,按摩内腕横纹上三指宽中央处的内关穴、内踝突上三寸的三阴穴,脑后的风池穴、外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等穴位也是降压的好方法。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进行适量运动,平常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下棉衣。

 

春来困不醒,提神有妙招

 

有人认为春困是睡眠不足的缘故,只要多睡觉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春困”和睡眠时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单纯地靠增加睡眠来消除春困是难以奏效的。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睡7-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过多的睡眠反倒会让人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同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弱,健忘等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困是由人体的肝气和脾湿两者联手造成的。春季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会导致脾胃虚弱,同时春季时常“雨纷纷”,空气中湿气较重,人体因阳气生发,皮肤腠理疏松,湿气易趁机进入体内,使脾因湿受困。而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运化,脾胃受困,清阳也就无力上升了,清气不升便不能养神,而浊气没有下降,便会蒙蔽心神,人自然也就会变得头昏欲睡,所以,《丹溪心法.中湿》有“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的说法,由此看来,祛除脾胃湿气是消除春困的首要办法。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养生祛困粥--扁豆莲子粥

 

材料:白扁豆20克,莲子15克,银耳10克,粳米100克。做法:把银耳用冷水泡发后撕成小片备用,白扁豆、莲子、粳米洗净后连同银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始用大火煮,大约半小时后,改用小火慢熬,等粥成后关火。给自己盛上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粥,不仅能让味蕾开花,更会让春困消失。春季常喝此粥,不仅能祛除脾胃湿气,还能健脾和胃,轻松赶跑睡虫。

 

另外还有一个祛除脾胃湿气的穴位,那就是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是强身健体的一个大穴,按摩足三里不仅能调脾养胃、祛风除湿,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衰延年。古代养生家都喜欢灸足三里,来达到长寿的目的。民间也有:“艾灸足三里,胜补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的用处之大。足三里的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手指指腹轻揉此穴位,每次5-10分钟,在按时要稍稍往人体上方用力,刚开始按时,如果有疼的感觉,那说明你的体内脾湿较重,长期坚持按揉,疼痛感会逐渐减轻,这也表明你的脾湿在逐渐消失。二是晚上睡觉前艾灸3-5分钟,也是很好的祛湿方法。

 

此外多饮茉莉花茶,能促进阳气生发,也可以达到消除春困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