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时发哪个音表情更好看--如意餐包

标签:
银然而笑如意餐包 |
分类: 煮妇当家 |
我们拍照时,特别是拍集体照时,为是的让表情好看又统一,多数都会一起说茄--子或是CHEESE。其实试下就知道了,如果发茄子或是CHEESE这两个词的音时,尽管嘴角会裂开,但面部表情很僵硬,不自然;我一直就有这种感觉,但不知道如何能让表情更好,在读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里我看到了一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转贴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在拍照时想让面部表情更好看,是发“银”(yin三声)这个字的音,这音走的是喉咙两边,发“银”这个字的音时就笑得最好看,这叫“银然而笑”,因为发这个音时首先人会低头,低头就代表谦虚,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性。特别是女性低头的瞬间最柔美。并且发“银”这个音时会发现,低头时我们会自觉地稍微把眼睛抬起来点,而这时我们张开的嘴角也恰恰会露出八颗牙齿,当然这时候人的面部会最漂亮。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这样有趣的例子。比如说孩子的“孩”,《说文解字》中解释孩子的“孩”的意思就是“这儿笑”。你要是想让自己拍照进拍出来的表情显得憨直、纯真,就发“孩”这个字的音。因为小孩子笑的时候就是“嗨嗨,嗨嗨”的,一看就是没有什么心眼,特单纯。所以小孩子就叫“孩”。
孔子嘲笑他的学生子路时,叫做“哂之”,意思就是你这一介武夫,什么都不懂,就爱抢话。很多人不明白“哂之”的意思,其实就是嘲笑,“哂”这个字音的口型,就是很含蓄地嘲笑。有这表情意思就出来了。中国古代就文字的发音这点事儿,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意境。
请记住拍照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的表情更好看,就发“银”这个音
如意餐包
学做面包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我做的每一款面包,都是严格地按照网上或是书里的方子,一克不少的配备材料。前阵子做蛋糕,打开一盒1000克的淡奶油,用了400克,剩下的放冰箱了,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结果放一段时间不用坏掉了,很可惜。这次我试着用剩下的600克淡奶油来做面包的面团,因为没有经验,打面团之前都没有想好做哪款面包。
材料:淡奶油600克,鸡蛋两个,高筋面粉600克,低筋面粉200克,酵母10克,糖40克,盐5克,黄油40克
结果打出来的面团相对硬些,我便用它做了如意餐包,由于淡奶油的用量大,这款餐包做出来味道超级好,同时我也学会了根据自己有什么材料来做什么面包,而不是根据方子来准备材料。
做法:
1、先把淡奶油和鸡蛋混合,放入砂糖、高粉、低粉、酵母、盐,注意不要让糖、盐、酵母过早接触,先用慢速搅拌成团,再用中速搅成稍具光滑状,加入黄油,用慢速搅入,再用中速搅成具延展性的面团,进行基础发酵后,我称了下面团重量差不多接近1600克,我把它们分割成100克一个,滚圆后再醒10分钟,然后把每个搓长,切成大小差不多均匀的四个小剂子
2、把每个小剂子搓成差不多12CM的长条,把它们的一端捏在一起
3、编四股的麻花辫
4、编好后把尾部捏紧
5、把首尾捏在一起,捏紧,收口处向下
6、送烤箱进行最后发酵(我一般是把烤箱温度设35度,在烤箱的底部放盘水)发酵后拿出来,表面刷蛋液。烤箱预热165度(根据自家的烤箱和面包的大小定),中层16分钟,关火4分钟后取出
这个分量做16个,正好我的烤箱装满一烤盘,可以根据自己的烤箱,餐包再做小些或是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