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身体更健康--养生先养心

标签:
吴清忠一式三招不生气性格与疾病健康 |
分类: 健身养性 |
我写的这一篇对应吴先生日常保养中的“不生气”。尽管生气不是外部入侵的寒气或是病菌造成的,是自己内在情绪的反映,但它却是万病之源,病由心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讲,抛开养心所进行的养生都是徒劳的,养生先关心才是关键!
中医的理论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是一体的,是相互影响的。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这是中医对于五种主要情绪和五脏之间关系的陈述,也就是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而这些情绪又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比方说,怒伤肝,肝伤了人更容易怒,开始可能是偶尔发怒,随着“怒伤肝”肝火越伤越旺后,发怒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甚至经常处于怒气充盈的状态,这样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伤肝。
“气死人不偿命”是我们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人真的会被气死吗?从吴先生书中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说是“生气”其实是中医的一个名词,原来人一发怒,真的会在体内产生往上冲的“气”,身体透过“生气”来调整内部的血气能量,做好与外界进行打斗的准备。而一旦外部的状况消失了,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须排出体外,或是花费力气将之改变回来,因此生气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
经常怒气冲天的人,肝是最终受到损害的器官;有些人的怒气并不发作,而是隐忍下来,也就是生闷气,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发展的方向,血气能量充足的人,会由脾脏来承受伤害,使人体产生许多白血球,过多的白血球会攻击本来就存在于肠胃的细菌,造成高烧不退,被医生判定为白血球过多症(所以白血病以儿童和年轻人居多);对于血气不高的人,脾脏没有能力承受伤害,转而由相应的胃来承受,这时就很容易形成胃或是十二指肠溃疡(吴先生认为生工作闷气的人会造成胃或是十二指肠溃疡或是出血,生配偶的闷气,则很容易形成乳房的肿块,严重时就转变成乳癌)。另有一种怒气,既不发作,也不隐忍,而是忽略,在努气从心转到肺之后即消失了,这些怒气由于肺相应的大肠所吸收,这种情形很容易形成便秘。
我今天看到这里,就打电话跟二宝她爸说了,原来我生病是跟他惹我生气有关,人家听我讲了原委,马上说是跟我自己没事儿找气儿生的性格有关。想想也真是这样的,就像吴先生在书里写的,“女人总是从女人的角度看男人,弄不懂男人为什么不能理解女人,其实男人则从男人的角度看女人,根本不明白女人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当时对二宝她爸的做法真是有许多不解,比方说他想做的一些事情,我会坚决反对,他甚至说为我放弃了自己的很多梦想,可我还是不满意,现在回头想想,自己的观点也不是都正确。反正我的性格当中,爱生闷气、多愁善感、固执、不自信、追求完美、急躁确实占了很大成分。
倒是生病后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如果生病之后不改变自己,即使医治好了还是会很快复发的。”(这次在吴先生的书中也看到类似的说法)。因此我试着在各方面改变自己,尽管很多人都说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想改变的话还是能找到方法的。比方说前几天我介绍给晶莹的不生气的办法,就是“躲气儿生”,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的,但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去生气,遇到困难就会绕开走,让自己每天都想着快乐的事情,看到美好的事物,如果实在没有什么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那么就想像自己生活在快乐当中,时间久了,快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确实也就会觉得生活中充满快乐!
吴先生在书中说一个人陷入了情绪的恶性循环圈,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使情绪日益恶化,相应器官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圈时,及时醒悟,改正自己的习性,则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圈。吴先生认为这种破坏性设计是上帝对人的一种考验,考验每一个人能不能经常回顾自己的行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绪越来越坏,自然掉入恶性循环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则相信疾病是自己创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为中有某些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弄清楚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机会跳脱悲惨的命运。
用吴先生的话来说生气其实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因此,这个问题只有病人自己修养才有机会克服。也就是说用再好的养生方法,如果不先修养自己的习性,那也都是徒劳的。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病不是坏事儿,是上帝对自己的及时提醒,如果没有生病,即使我知道自己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也不会想办法改变自己的。
吴先生在书中也介绍了两个方法,能将生气造成的伤害减到最低。一是按摩或用针灸肝经,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生气后,立刻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可以让上升的肝火往下疏泄,这时这个穴位会很痛,必须反复按摩,直到这个穴位不再疼痛为止,也可以在生气的当天找一个针灸医生,在太冲穴扎针,隔两天再扎一次,至到这个穴位按起来不再痛,头顶也不再发热为止,或是吃些可以疏泄肝气的食物,如陈皮、山药等。二是一个更简单的办法,用热水泡脚,水温控制在摄氏40-42度左右,泡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最好在室温摄氏25-28度时,泡到肩背出汗为止。
上升的肝气最容易使人睡觉时惊醒、多梦,也就是睡不沉、睡不实,半夜醒来不易再入睡。如果是短时间内肝气旺盛,人出现这些症状, 按摩太冲穴或是泡泡热水脚,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了,如果是持续这样就会造成睡觉障碍,形成失眠,那样的话就会对人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因此按摩太冲穴是很重要的保健方法,平常只要摸摸头顶,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高很多,就显示肝气太盛了,就应该按摩太冲穴或泡泡热水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