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直升机应用市场广阔,轻型直升机将是需求主角—

标签:
杂谈 |
通过几十年20多个型号的研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所两厂”的直升机产业格局,即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为科研基地,哈尔滨飞机制造(集团)工业公司和昌河飞机制造(集团)工业公司为生产基地的格局。2008年我国直升机约114架,国外直升机占据市场主力,约在95%以上,主要有欧直、罗宾逊、西科斯基、贝尔、波音、阿古斯塔。
我国一直是采取自主研发和参与国际合作两种研制路径,目前,已具备了研制从轻型直升机到大型直升机的能力,走完了从预研-设计-试验-试制-试飞-取证(鉴定)-小批生产的全过程,达到先进国家第三代直升机的技术水平,其中三个型号已批生产,分别是2吨级的直11,4吨级的直9和13吨级的直8,直8、直9和直11已经取得民航适航证。
表1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4096.jpg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目前,我国民用航空基础保障体系缺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空域执行严格管理、通用航空作业的“一事一报”管理、空管油料和机场保障缺乏等,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空域管理上遵循“使用最大化,限制最小化”的原则,充分开放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和相关产业大发展的前提。我国也正面临创新空域管理体制的问题,随着我国“第五航权”的部分开放,空域开放已经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有望在2010年建立开放式的全新的空域管理体制。
赛迪顾问研究表明,如果2010年建立开放的空域管理体制,我国的直升机产业30年后将形成规模经济,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值方面,到2010年预计形成年产80-100架直升机的能力,部分产品实现批量出口;市场方面,预计2020年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将达2500架,相当于美国1967年的规模;客户方面,准军事部门是作业主力,工业作业逐年上升。准军事部门是指武警、公安、消防、海关。工业作业是指林业、农业、电力、石油、天燃气、地质、物探、环保、医疗等。2007年,我国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量达到114100小时,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6年增长15.6%。
图 1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4097.jpg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航总局
出口方面,预计国际公用事业对直升机的需求比较旺盛,并将在10-20年内持续增长,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特别是南亚和非洲将是主要的出口市场;产品方面,单发及轻型双发将是市场主力产品。
表 2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4098.jpg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