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奥运东风,手机电视期待破浪

标签:
it |
目前,我国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大多基于移动网络。无论是中国移动的“梦视界”业务,还是中国联通的“视讯新干线”,其实质都是将广播电视内容以流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手机终端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很重视并积极开拓手机流媒体业务的发展,两大移动运营商已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开通手机电视业务,同时通过不断下调手机电视业务月租费以及定制终端等形式促进该业务的发展,目前这一部分用户群体已达到超过500万的规模。
对比来看,尽管在欧美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广播式手机电视技术较为成熟,运营模式也相对完善,但在中国市场广播式手机电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用,通过广播网络实现的手机电视业务在政策和标准方面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各个技术标准终端厂商分歧也很大,多数厂商只推出一、二款产品,产品售价较高,因而2007年这类手机电视用户数量很少,只有几万户的规模。
表1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3784.jpg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图1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3785.jpg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作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产物,手机电视的市场前景是无庸置疑的,但由于我国电信、广电分水而治,两方都试图掌握手机电视的行业主导权,造成目前标准混战的局面:广电部门力推CMMB标准,电信部门主推TMMB标准。前者主打数字无线广播,信号收发无需经过运营商;后者则是基于流媒体技术,有着增值业务开发空间更大的优点。
我们欣喜的看到,为履行申奥承诺,即在奥运会期间使观众能够通过手机观看奥运节目,中移动招标4万部CMMB电视手机,为电信、广电的跨部门合作开了好头,然而在后奥运时代,电信、广电直接的合作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赛迪顾问认为,在国内手机电视业务即将迈入快速成长期的关键阶段,一味的对立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错过产业化运作的关键时间。目前来看,就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而言,广电、电信双方其实是互为补充的,从二者在产业链中的优势来看,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双方的合作和互动将是谋取共同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方面,电信阵营拥有通信技术、网络及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广电阵营则掌握了丰富的内容与广播基础建设。此外,具体盈利模式仍然是其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广电方面仍需要借助移动网络来实现计费,收费,客户维护等业务运作。鉴于国外成熟运作体系以及国内在IPTV运营方面的经验教训,只有真正实现各利益主体间的平衡,打破原有的短视竞争格局,双方采取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竞合的模式,在多方面实现融合,充分发挥广播网和通信网的各自优势,打造合理高效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推进手机电视产业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