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1、行业化使管理软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定制化、通用化的阶段,目前进入通用化基础上的行业化阶段。做的好的软件一定是行业化的软件,不仅流通、制造、银行、交通等等行业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基础架构差异较大,即使是制造业中的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对系统功能需求也不一样,另外“少品种、大批量”与“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又不一样,因此这就需要管理软件厂商深入理解各个细分行业的业务模式特点和系统需求,在通用化产品的基础上提供行业化的解决方案。用友、金蝶是比较典型的由标准化财务软件发展而来的管理软件厂商,在通用化上有一定优势,靠规模化销售产品取胜,但是在用户的通用性基础架构搭建起来以后,行业化需求特征将更加明显,尤其是高端行业客户更需要行业化的解决方案。如果用友、金蝶不能很好的调整业务策略,那未来发展将受到严峻挑战。像浪潮ERP在能源、军工、烟草、医药等行业具有很深的经验积淀,QAD专注于汽车制造等细分行业,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在生产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宝信软件专注于钢铁制造业,金蝶去年收购歌利来也是为了增强制造业经验,另外市场上活跃着一大批专注于某个细分行业如外贸、医药、批发零售、纺织等行业的专业性厂商。“由行业化入通用化易,由通用化入行业化难”,行业化趋势将使具有优势行业经验的厂商获得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
2、智能手机逐步普及,应用安全提上日程
如今智能手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摆脱其发展初期仅为智能玩家所拥有的局限,开始进入高端商务领域。但是,智能手机开放的操作系统也给人留下了可乘之机,PCs上曾经和正在肆虐泛滥的病毒软件、恶意软件和流氓软件等等都已经在智能手机上一一体现。针对智能手机市场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杀毒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杀毒新品,一时测试版、试用版满天飞,以期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先行占领市场。然而,面对智能手机这一新兴的市场,杀毒厂商还需要面临多种考验。
未来,手机防病毒软件的首批购买者应该是企业级用户,他们手机上保存的联系人、日程安排和邮件等商业机密是竞争对手所觊觎的目标,其数据的安全等级不亚于公司内部受到层层保护的企业核心数据。然而,我国目前的防杀毒软件市场仍是个人消费市场的天下,很多国内厂商在开发企业级客户的时候缺乏经验,并导致了与国外厂商竞争的时候总是处于下风位置。在传统企业级市场的劣势,也就为未来国内厂商开拓手机高端市场制造了相当大的障碍。
目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三分天下,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共同扶植的symbian占领大部分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霸主地位不可动摇;微软挟桌面操作系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所开发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开始向symbian发出了挑战;受PDA市场不断萎缩的影响,palm的市场份额不短缩小,影响力逐步降低。手机操作系统的战国纷争,也为杀毒厂商今后如何定位产品制造了不小的难度。
3、另类二八定律,厂商发力企业级安全市场
相对国外市场而言,国内企业级杀毒软件市场仍旧没有太大起色,有限的市场被瑞星、赛门铁克和趋势科技牢牢把持着。与国外企业级和消费级8:2的市场份额比例不同,中国杀毒软件市场呈现倒二八现象,即80%的市场由消费市场占据。目前,中国杀毒软件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所谓的防木马、防盗号等功能也成为市场宣传的噱头,其中真实的技术含量和领先程度只有厂商自己心知肚明。面对潜力无限的企业级市场和市场三强并不稳固的市场地位,其他杀毒厂商不甘寂寞,以各种手段争食企业级市场的一杯羹。
4、ORACLE并购Hyperion,商业智能市场快速升温
2007年BI市场持续升温,BI已经成为继企业资源计划(ERP)之后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国内除电信、金融、零售、保险等重点行业外,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管理者日益认识到BI的重要。为争夺中国BI应用市场,国际BI厂商纷纷强化在华服务能力建设,增设服务网点或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纯粹BI厂商,更倾向于与国内的软件商或者BI厂商合作,利用这些厂商的服务网点向国内顾客提供服务。
进入2007年,Oracle宣布以33亿美元收购Hyperion,并把由被动反应和部门级使用演变为更具普及性和战略性的“大众化”商业智能称之为下一代商业智能。前几年,甲骨文先后与东软、神州数码、朗新科技、CS&C、华胜天成、汉得等中国本土软件供应商展开合作,拿下不少行业客户。Oracle在商业智能市场的举措已经给专业商业智能厂商如Business Objects等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微软2006年收购ProClarity后正式进军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并通过新发布的Office2007,以及SQL2005实现商业智能的协同应用。
5、Linux厂商层次化渠道体系突破区域局限
在2006年桌面OEM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势下,2007年中国Linux厂商更加注重区域渠道体系的建设。在产品研发上,通过与更多的区域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增强了适用性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力度;在产品销售上,除了代理商、分销商、经销商之外,吸引了更多的具有成功的行业推广经验的区域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增值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加入;在销售渠道及服务提供方面,Linux厂商日益加强与区域系统集成商的合作关系,Linux区域层次化渠道体系的建立有助于Linux厂商突破地域局限,获得快速发展。
6、本土软件企业提出世界级企业目标,国际化再进一步
2007年1月,用友软件发布用友新三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致力于成就“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和移动商务服务提供商”。3月,用友启用规划建筑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用友软件园。赛迪顾问认为这是自2003年开始用友金蝶首次冲击国际化之后的新一轮战略,只是此时的产业环境更加成熟有利,用友金蝶本身的积累也更加坚实。2007年,用友、金蝶都把国际化作为集团整体战略之一,并且都以东南亚市场为突破口,在具体策略上,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发展其它国家本地合作伙伴、加强与IBM等世界级企业合作等稳步推进。赛迪顾问认为,世界级企业首先需要具有世界级的品牌知名度、领先的技术、全球业务经营能力、与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而目前,用友金蝶在产品研发、服务体系、业务拓展能力等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007上半年,赛迪顾问在原有行业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耕深了平行市场的研究。对金融、政府、能源、教育、物流等行业进行了深度的监测,将研究领域拓展到22个细分行业市场,发现了上半年平台软件总体市场中的一些特点:
1、能源
中国能源行业2007H1年软件投资增长速度比较平稳,石油石化、发电集团等逐步完成了资产划拨、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重构等工作,同时信息化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路线与建设项目也根据集团业务与管理要求进行相应调整。软件方面,能源行业将加大系统支撑平台建设,将更多采用储存技术、流媒体技术、SOA等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系统环境,为此后其它应用顺利上线提供基础。
从管理理念来看,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都在朝管理扁平化方向发展,逐渐加大对下属电力企业的控制力度;与之相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也在随之变化,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向整合与集成的方向发展。可以说,统一平台、统一数据、整合系统、整合资源是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金融
2007年H1,中国金融市场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增强自身竞争力,各大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也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金融行业依然保持行业信息应用领先的地位,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金融领域的主体地位。国有银行关注的依然是数据的集中整合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其软件和服务投入增长较快;中小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也在进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改造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小银行信息化已成为银行业IT应用的亮点。
岁末年初,股市行情的一路上扬,证券领域的应用有了很大拓展,下半年,这一领域仍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到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其增速将会有所放缓。值得关注的是外资银行的大举入华,拉动了上半年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这一作用将在今后长时期内表现出来,同时,外资银行信息化水平要求高、投入大,这也必将使其成为厂商在金融领域争夺的重点。
3、政府
当前,由行政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已在各级政府中达成共识,成为政府提升自身形象和公众满意度的唯一途径。而要做到这些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就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因此,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内在需求。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以及其表现形式——政府网站等,都是电子政务利用“电子”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
随着各地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的推进和对电子政务的大力支持,政府软件市场保持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各政府部门的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已经被国家提到具体规划的日程上来,都直接拉动了对数据库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的需求。行业应用软件是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市场的主体部分,政府部门在增加这类软件需求量的同时,对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4、物流
2007年H1,在中国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物流企业中,70%左右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及时收集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开始提升信息化应用层次,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另有极少数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全面供应链系统的建设阶段,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增强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在物流行业的建设已缓慢进入启动期。尽管行业内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目前还缺乏建设SCM的条件与环境,但SCM却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大型物流企业所采用。但与此同时,SCM在中国物流行业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系统效能的整体发挥还有待时日。
仓储配送管理系统(WMS)是现阶段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虽然WMS系统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的一部分,但其在物流信息化的实际建设中却是优先得以实施,系统应用范围比SCM广泛,应用效果相对良好。
5、教育
2007年H1,教育行业IT应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育资源的建设的加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目前的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论是从质量的角度,还是从数量的角度,都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中国政府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资源库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内容,积极引导教育行业IT应用市场的稳步发展,尤其是在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方面,从出台信息化标准,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培训,以及组织建设教育资源库等各方面提升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
经过近些年来的建设,教育行业用户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理解更为深入,逐步能够从全局出发规划整体信息化建设,并且将以应用为导向的原则放在首要位置。
在行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增长的预期下,赛迪顾问预计H2的整体软件市场仍将会稳步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SOA帮助企业搭建更加灵活开放的信息化架构
目前,从中间件到应用软件和服务厂商都在把产品研发和竞争战略向SOA靠拢。IT产业的发展历来是“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两驾马车同步前行,当ERP、CRM、电子商务等等早已走出概念阶段,Web2.0试图与所有的存在现象建立联系时,当企业业务以全球化、全面协同、随时随地管理为特色时,应用需求的丰富性使“技术驱动”略显紧张,SOA则适时地成为降低这种紧张关系、从而提高应用与技术之间弹性的最好手段。
从中间件软件厂商来看,BEA通过BEA SOA 3600战略全面转向SOA;IBM则侧重于在不同行业打造SOA应用样板,提高对用户选择的影响力;另外,Oracle、SAP等厂商也通过SOA把企业应用解决方案串连起来。SOA标准及技术的逐步发展将使企业信息化以服务模块化的方式搭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架构,提高IT投资的效率和收益,用户正在期待着SOA成熟的同时谨慎地选择切入点。
管理软件厂商方面,不管是SAP的Netweaver还是Oracle的Fusion都是业界领先一步的基于SOA的业务基础平台,本土厂商如金蝶的BOS、浪潮的GSP、金算盘的VP等为代表。从实际来看,这种平台一是为厂商提高开发效率,提高产品复用性;二是为用户支持柔性业务流程。从市场来看,向SOA靠拢就表明了厂商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业务理解上的领先性,因此对于SAP和Oracle,需要SOA来巩固市场地位并互相激烈竞争,对于Infor、浪潮、金蝶、金算盘等来讲,SOA则为其提供了超越竞争对手的良好机会。
2、面向网络和应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将发展迅速
面向应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Application Specific Operating Systems,ASOS)是指面向应用的、专用特制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它主要具有基本的处理多任务、文件及设备驱动的操作系统功能。目前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Windows CE、Palm OS、Embedded Linux、VxWorks、pSOS及OS-9等。它们虽然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类似于桌面操作系统的功能,但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征与特性而言,其共同的缺点是缺乏应用的高效性,网络连接功能较差,系统对应用程序开发支持相对较弱。伴随着通用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一个以面向Internet网络的、面向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3、开源数据库有望走向应用主流
和Linux操作系统渐入佳境一样,开放源代码的数据库系统正走向应用的主流。目前主要的开源数据库产品包括MySQL、MaxDB和PostgreSQL。在MySQL5.0版本升级之后,MySQL数据库越来越象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并逐渐从开源圈子向企业级市场拓展。凭借廉价优势,MySQL的市场正在扩大。除了开源数据库厂商成为市场焦点外,甲骨文、Sun和微软老牌厂商也纷纷拥抱开源。开源数据库软件正在以其低成本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并迫使主流厂商推出免费版应对。费用低且性能佳的开源数据库使得中小型企业使用数据库成为可能,使中小型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来构建强大的各种数据库应用。在引入数据库后,又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新应用,从而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源数据库恰好扮演了一个引入者和助力者的角色。未来,在中小企业用户市场的拉动下,开源数据库有望走向应用主流。
4、外国IT企业在华战略渗透,本土企业未来成长受压
2007年初,微软中国与浙大网新签署全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致力于在人才技术培训、基于.Net平台的解决方案开发、技术合作、产品引进以及软件外包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这是微软在华继结盟中软国际、湖南创智、山东浪潮和神州数码之后,签订的第五个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合作的达成是基于双赢的基础,一方面这些本土企业通过与微软的合作,学习微软的技术和规范的管理,并从微软承接某些外包项目;同时微软也通过合作伙伴推广.Net平台,并加深对中国行业用户的渗透。同时,微软的这种合作战略在与IBM、Oracle竞争的同时,也对本土软件企业如用友、金蝶等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