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分析师 张琰
2006年8月中国移动推出一项全新业务——手机二维码应用业务,其实质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实现快速上网,便捷地找到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机上网时对信息的搜寻过程。目前中国移动的这项业务只在北京地区试运行,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浏览商品、获得商场和超市的打折信息等;同时在2006超级女生的投票中,也采用了二维码的投票方式,在北京地铁站的超女广告上,每个超女照片旁都有一个10厘米见方的黑色条文图案。
二维码在韩国和日本的应用较为成熟,不仅能够获得打折信息、商品源头信息,还能够实现手机结算等更高级的增值业务应用。这些应用无疑为移动行业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虽然前景是美好的,但同其他正在积极筹划开展移动应用业务一样,手机终端产品的发展步伐将是决定这些业务最终能否广泛开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二维码应用业务中,手机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些已有码进行扫描识别、并通过WAP网找到延伸的内容,因此要求手机硬件有两个必须配置:摄像头和应用软件。目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二维码是风行于日本的QR码(Quick
Response)和在韩国盛行的DM码(Data
matrix),二者也是中国二维码将来应用呼声最高的两种码制。对于DM码而言,手机配置的最基本要求是:有3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GPRS上网,同时要求具有智能操作系统,以便能够支持相应的应用软件,而对于QR码,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有微距镜头的支持。
从目前手机市场的硬件应用情况来看,多数手机已经由30万像素升级至130万像素,甚至更高,少数机型也具备了微距拍摄的功能,那么对二维码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来自操作系统的制约。赛迪顾问的监测数据显示,虽然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2006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77.6万部,占整个市场的19.6%,但要实现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多少还是会显得有些数量不足。
作为整个移动产业的主导,运营商推出的新业务会为其他的产业链成员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日韩两国二维码业务的成功经验,手机终端的未来发展也势必会向这一方向靠拢。但作为智能手机的一类,其技术门槛势必会阻挡一些厂商的进入。就国内目前的手机市场而言,国外厂商的技术优势更明显一些,国产厂商只有少数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许多移动增值业务都会增加对手机终端的要求,门槛的增加,无疑会作用于手机厂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因此对于二维码业务而言,在今后的手机终端支持中,技术实力强的国外厂商势必会占据主要的份额。在二维码业务中暗含着今后增值业务对手机终端的功能需求,手机厂商虽然不能及时跟上对这一业务的支持,但还应着眼于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我们寄希望于国内厂商,能够从长远考虑,积极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如联想、波导等厂商一样,在面临新的市场机遇时,能够从中得到更大、更多的新鲜蛋糕。
文章引用自:http://www.ccidconsulting.com/news/channel/news_detail.asp?Content_id=116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