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享软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新猎物

(2006-08-07 09:35:05)
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总经理  陈文
 
    2006年5月,百度收购了天空软件;2006年7月,传闻百度收购了MP3播放器软件“千千静听”,ZCOM收购了网络下载软件FleshGet(网际快车)和珊瑚虫QQ版软件;再加上,6月千橡集团收购了中国共享软件注册中心并成立中国软件区,以及早前收购的DUDU下载加速器——这一系列的动作,明显正在向我们揭示着什么,耳边传来的是互联网新贵们猎捕共享软件的战鼓声。
 
  收购,是一直萦绕在互联网企业周围不离不弃的话题。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被收购、被投资,再到今天作为收购投资的主导者,互联网企业们在角色不断转换的同时,也在向人们证明着它们的成长和实力。
 
  然而,真正让人们觉得匪夷所思的是,热衷于上市、融资的互联网企业们,似乎一直都扮演着急功近利的利润追求者,对于他们收购这些不可能带来直接利益的共享软件,将会意味着什么?
 
用户规模第一
 
  如今,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企业都感觉到了一种潜藏着的危机,那就是用户流失。
  互联网企业荣耀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沉重压力,盈利模式的雷同和经营内容的过度类似,已经让企业透不过气来,创新乏力再加上不正当竞争,正在动摇着用户的忠诚度。
 
  当前,网络广告和增值服务是互联网企业的两根救命稻草,因此,用户规模、点击率和访问量是评价这些企业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尤其在,增值服务创新困难、收费又可能遭遇垄断壁垒的情况下,对网络广告的争夺则更加激烈,所以,谁拥有更多的用户、谁的用户更稳定,谁在广告商眼中就更有价值。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共享软件本身虽然很难通过直接收费来产生效益,而其所聚集的高忠诚度的用户群体则是最有吸引力的资源,如果能够通过双方整合来同时实现“用户规模扩大+用户忠诚度提高”的双重效果,则是一笔最划算的交易。
 
  对于共享软件开发者,以前虽然有网民的支持,但微薄的收入来源,多少有些孤掌难鸣的感觉。如今,有了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不仅让自己的软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何乐而不为?
 
  对于用户而言,软件的大后台是谁并不重要,而且如果自己喜爱的软件今后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功能、更个性化的服务,他们必然也会更加支持。
 
  所以,从互联网企业、共享软件开发者和用户的三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购是积极的,甚至是三赢的。
 
收益如何最大
 
  很明显,无论怎样,利润最大都是商业企业的最终追求目标。所以,如何通过收购带来收益,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应当已经有所思考的问题。
 
  首先,通过收购,扩大用户规模并提升品牌。如今卷入互联网企业收购热潮的都是用户排名前十位的共享软件,由此足以见收购之后必能获得名利双收的效果。ZCOM尽管位居电子刊物市场的三甲之列,但由于整个电子刊物市场发展刚刚起步,所以ZCOM并不为广大网民所知晓,相比之下,FleshGet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下载软件,用户已达数千万。通过收购以获得这样的用户资源,并从此名声大震,对ZCOM简直是拣了大便宜。
 
  其次,通过整合,提高用户忠诚度。很明显,互联网企业的收购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号称全球最大搜索引擎企业的百度,表面上跟MP3播放器没有任何牵连,而事实上,其快速发展的MP3搜索业务,正在成为百度提高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此次百度牵手“千千静听”,则不仅能够将“千千静听”的数百万用户转变成自己的MP3下载用户,同时提供功能齐全的MP3播放器给下载用户也有助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用户规模扩张、知名度提升之后的互联网企业便可利用整合的优势来大做文章了。网络广告的收益必然放在首位。从现在互联网市场收入,网络广告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用户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必然也在争取广告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除此之外,拥有用户和品牌的优势,互联网企业还可在增值服务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不过,来自这些方面的收益前景并不容盲目乐观。
 
  事实上,尽管这些收购对于推广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于收购者本身而言,“成功收购”与“收购成功”仍然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如何完成了第一个命题之后也能很好的完成第二个命题,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仍然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任何一次尝试都应当值得我们关注和鼓励。
 
 
 

文章引用自:http://www.ccidconsulting.com/news/channel/news_detail.asp?Content_id=111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