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为和中兴的海外市场营销之旅

(2006-06-06 15:09:30)
赛迪顾问网络通信咨询事业部分析师 彭雪飞
 
    最近这一两年来,华为和中兴在海外市场频频告捷,接单不断。然而,仅仅依靠低价战略的华为和中兴,在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却是前途未卜。
 
    根据中兴通讯的财报,其2005年收入增长率出现下滑,2006年一季度业绩亦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到85.42%。国内PHS和CDMA网络等通信设备的投资大幅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同为行业主导者的华为,尽管其到目前为止的业绩仍在持续走高,在国际主流运营商市场屡有斩获。但是通信设备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像朗讯和阿尔卡特这样的巨头也通过合并来增强竞争力。显而易见,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华为和中兴不约而同选择了国际化来抵抗风险。
 
    目前,这两家企业主要的海外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这好比是一片流沙区。发展中国家国民在电信消费上的人均开支不高,运营商普遍财务状况不好。和发展中国家运营商签的单子越大,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卖设备的货款收回来。更何况,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华为和中兴也是以低价通信设备提供商的面目出现的,就算是能按合同收回货款,利润率也不高。因此,不论是中兴还是华为,都不能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圈子里耗费太多时间,假如继续维持在流沙区中的发展,并使之持续5到8年,那么华为的任正非先生提到的“九死一生”的时刻很可能就会到来。能否迅速通过这片流沙区是摆在华为和中兴面前的严峻考验。
 
    企业国际化还有一项不能不考虑的就是汇率风险。目前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升值约25%。若这个预言成为现实,将进一步削弱这些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笔者认为,如果华为和中兴能在海外市场进行战略营销合作,在海外市场划分各自抢单的范围(例如按地区进行划分,或按产品进行划分),尽量避免相互之间打价格战,那么两个公司成功穿越流沙区的概率都会大一些。假如华为和中兴能够哪怕是偶尔地进行这种合作,一些在海外市场本来是亏损的单子会变成持平或赢利。另外,树立起高质量、具备先进技术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形象,摆脱低价通信设备提供商的面目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