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真率和“痞子气”


书法的真率和“痞子气”
陈仲明
收到家乡泰兴作家何雨生寄来的小说集《木头伸腰》,此书系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壹丛书”之一,里面收录了他的一部中篇小说和二十多部短篇小说。
与作家何雨生素未谋面,通过网络和博客读了他不少小说,时时偶感跟帖而成为未曾谋面的文友。
我沉默居多,一旦开口说话,往往是真率而不加掩饰的,而围城里的人,大多是把真话摆在心里,嘴上颇文雅,而心计却是多端。脸上笑眯眯,但眼珠儿却是滴溜溜的转。为啥转呢,心计叵测呗!何谓心计?勾心斗角之心尔虞我诈之心啊!眼珠滴溜溜转,是在心里不断过滤调整自己将要说出的话语——这是变色龙的常态。讲究厚黑学的江湖,擅于将真实想法藏于心的人,内心则充满了阴谋和诡计,而脸上则始终洋溢着笑容,这笑容是虚伪的表情记号。西方刑侦学有一种研究,研究嫌疑人的五官表情和眼神,作为判断其内心的方法,往往很见效的。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观察不少有心计的人的表情,发现他们的眼神和真率的人截然不一样——屡察屡准。
那位教授所言的“痞子气”,则是性情中人喜怒哀乐无所隐藏的真率而已,被中文系研究文学的教授说成“痞子气”,既是对于一种实质的语词变换,也是国民的一大特色和悲哀。
书法评论中常有“真率”之评,但中国的书法,往往是一部权贵书法史。书法所表达的性情和境界,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模糊系数和玄妙色彩,近几十年,人们开始关注民间碑石造像和摩崖刻石等。这些碑石,是过去官方书法正史中较少言及的作品,说白了就是书法野史。其所表现的粗犷浑雄,甚或荒率稚拙到极致,这些气息往往成了那些所谓正宗书学者攻讦的“痞子气”。其实,这些造像碑石,都和书者和工匠的真率性情而相连。
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黄州寒食帖》,是在不经意之间的笔画游走中表现作者真率性情的。细细读来,用所谓的正宗话语来讲,这不就是被贬斥而流放的苏先生发牢骚的涂抹墨痕吗?你看,在“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中,过着“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凄苦日子。苏先生苍凉惆怅、无可奈何的心情,在纸上无所顾忌的随意涂抹,在坚利凝重、跌宕多变中,显示出不凡气势。
苏东坡多数书法成扁阔之态,传被黄山谷说成带有贬义的“石压蛤蟆”,这是东坡先生书法的不足,而此《黄州寒食帖》,用真率之气成就了无懈可击的不朽的天下第三行书。
“痞”,是蔑视那些桎梏心灵的陈规陋俗,是无所顾忌真率性情的心灵倾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