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不可貌相文与字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 |
字如其人,指其字貌与其性情相吻。古往今来,往往大多书家字貌和性情相一致。有性情的书家,有品格的书家,在求索之途中,其主观意念是将字格和品格的折射力求相一致的。
但也有字貌与其性情相悖者。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指的是如其人的性格,而非相貌。若以貌取文,以貌取字,多悖。
只见其文其字,而想象其品貌,多为潘安潘岳“檀郎玉貌”式臆幻,《晋书》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所谓“才过宋玉,貌赛潘安”也。《悼亡诗》《怀旧赋》《秋兴赋》《沧海赋》等潘郎诗赋,亦千古名篇。绘画中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个个萧散飘逸,柱笏看山,皆根据行为形容相貌也,史乘中未见此番介绍,盖长相平平,不至美,也不至丑,否则畸重容华的魏晋人士,早已记录在案了。建安七子之王粲,以《登楼赋》《七哀诗》名世,《魏志》有记述:“刘表以王粲貌寝,体通侻,不甚重之。”貌寝即丑陋;通侻即简慢。有好事者集古代四大美男,除宋玉外,潘安、兰陵王、卫玠皆魏晋人士。《兰陵忠武王碑》喻兰陵王“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说他“才武而面美”。《世说新语·容止》载卫玠:“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因写《三都赋》而令洛阳纸贵的左思,其作辞藻壮丽,融会古今,本人则貌寝口讷,不好交游,《晋书》称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兴实由德,险亦难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此张载《剑阁铭》振聋发聩之言也,然《晋书》称之:“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魏晋风度既讲究品格气度,也讲究眉宇姿态。
孔子何其伟哉!世无孔仲尼,万古如长夜。然孔子也貌丑。孔鲋《孔丛子·嘉言》篇记周大夫苌弘言:“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史记·孔子世家》称其脑“生而首上圩顶”。何为圩顶?唐人司马贞解释道:“圩言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清人陈立《白虎通疏证》则认为:“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邱焉。”曲阜民间传说,孔子相貌有七露,即眼露白,耳露轮,口露齿,鼻露孔。七窍豁露,不甚美观,故“七露”又作“七陋”。
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极具法度,乃唐人楷书第一。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即从其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然其相貌丑且陋,《新唐书·儒学传》称之“貌寝侻,敏悟绝人”。《天平广记》记载:“文德皇后丧,百官坷。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指之。中书舍人许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司马。”孟棨《本事诗》记载:“国初长孙太尉见欧阳率更姿形丑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询亦酬之曰: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太宗闻之而笑曰:询此嘲,岂不畏皇后闻邪?”高丽遣使曾求欧阳询书作,太宗感叹道:“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意思是说,彼邦人士看到欧阳询的字,定以为他是个非常魁梧之人。
刘墉乃帖学之集大成者,其作积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为清四大书家之一。徐珂《清稗类钞》称道之:“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其相罗锅儿,史载嘉庆帝曾称之为刘驼子。
苏东坡面甚长,苏小妹漫画式地戏谑之:“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点恓惶泪,今日才流到耳边。”苏小妹虽曰虚构人物,但东坡脸长却是事实。然脸虽长,字却“短则似踏死蛤蟆”,扁也。且高颅巨颧,其在《传神记》中说:“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岂功先生体腴,略臃肿,字却清癯炯炯,鸠形鹄面,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此为一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