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2007-11-24 17:43:22)
分类: 新闻报道
   今晚刚从苏州回来,就看到了这篇:“中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的文章,我马上想到了嘉湖阁的“中产”业主朋友们,因此特转载该文。

  “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从全球视野来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是这种结构,故尔也有观点认为,正是这种结构铸就了这些国家的发达。

  何谓“橄榄型”社会结构,顾名思义,社会结构形同橄榄——“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富人、穷人少,中间阶层大。从经济角度看,中产消费稳定,能产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强劲动力。从稳定角度看,中产相对平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实现。正是在这一理论影响下,许多国家都把“橄榄型”结构、中产扩容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

  当下,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中产扩容计划,同时还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具体方案。广州作为发达地区,中产比例应该比全国高——而30%左右广州人认为自己归属中层,这一数据无疑是不算理想的。有研究指出,我国的中产阶层还不稳定,属于“易碎品”,容易在外力影响下成为“中下层”乃至“下层”。全国和谐家庭论坛的这一入户调查,在某一方面验证了这一点。确实,在房价高位不下,在医疗、教育仍旧压力重重等现实情境下,中产数量随时都可能下滑。尤其是在当前物价指数的持续走高,极大地影响削弱了一些中产者的幸福感、满意度,体现在阶层归属上,无疑会导致认同“中层”的比例下降,认同“中下层”、“下层”的比例增多。

  在承认心理归属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体现在总量、均量上,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增加,生活质量是在提升的。所以,这种心理定位与实际收入的偏差,很大原因在于中产标准的不明。

  至今为止,我们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中产标准——即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中产”。当然,因为地区的差异,中产标准不可能全国统一,但应该有一个大致标准,让人们知道自己的阶层归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