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記遊

(2012-04-16 21:36:34)
标签:

杂谈

一、安慶雜詩

略參帝座通天聽。一片石頭柱九州。我與雲松爭拜謁。願君無恙國無愁(天柱山)。

酒島詩崖慨杳然。流泉脉脉未知年。道人山谷伏牛意。刻石猶堪細作箋(山谷流泉)。

精廬幽契澹忘歸。銷盡茶烟冷翠微。閑坐偶然詢野老。報知新筍雨前肥(山谷精舍)。

籬落銘文頌黨恩。妝成新樣小江村。康衢父老無歌曲。迎送嘉賓到日昏(新農村)。

傳歌村寨譜黃梅。此曲當年饜港臺。微雨菱湖堤畔路。一時經過一低迴(過菱湖,弔黃梅戲伶嚴鳳英)。

山人於此肆雄奇。花發廊廡竹樹滋。墨妙果然能壽石。鑿雕妍劣總堪師(頑白山人碑庭)。

 

二、天柱山詩會

  劉夢芙先生邀集「持社」同仁於四月七日聚於安慶,另請同道詩友若干人共往。一時至者二十餘人。登天柱山、拜三祖寺、撫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坐山谷精舍、遊迎江寺振風塔、觀趙樸初故居、聽黃梅戲曲、弔陳獨秀墓、訪鄧完白碑,度菱湖而微雨,望潛山兮遲歸。略有數詩記事,俱詳前文。

  我來大陸,研討會參加得多了,詩會倒還是首次。旅遊觀風,閑綴一二小詩即可,任務不重,心情甚好,於詩「可以群,可以觀」之義頗有體會。

 

三、合肥小駐

  十日由安慶返合肥,在社科院講了一場,論中國文化之未來。略申實踐性未來之道,仍由化民成俗處講。

  我於一九八七年即與錢念孫先生聯絡,欲來安徽社科院參與活動;中間蹉跎,竟到現在才能來。想起古人贈答詩云:「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涯」,不勝慨嘆。

  講畢即趕赴安徽大學講文學與儒家。

  此題其實已講過多次,之所以不厭其煩者,正因今人對此常識已顯然不知。非唯不知,且深以為怪。以為文學與儒家無關,甚且必須打倒儒學,掙脫束縛,方有文學可說。故儒學之於文學,純屬反面力量。此真久飲狂泉,故以不狂為狂了。  

  我講畢,果然頗有學生疑我所說與彼等教科書上講的不同。凡此類「好學生」,無不受教科書荼毒,無足怪也。

 

四、詩經與民歌

  五四運動以來,動輒說《詩經》是民歌。教科書、文學史皆如此說,真沒辦法。學生也對我說詩經非民歌最感疑惑。

  嗨,《詩經》之詩,當然不是民歌。

  首先,雅與頌就全都不是。

  十五國風呢?風指風俗、土風、風教、風化,不作謠諺解,乃是常識。章太炎即曾說過:「國風異於謠諺……大半刺譏國政,此非田夫野老所為,可知也」(菿漢雅言劄記)。可惜近人無常識,偏要把風解釋成風謠。

  或許你要說:「田夫野老也可以歌刺國政呀,章先生之說缺乏說服力」。

  那麼,我們從具體的詩句看。

  國風第一首是關雎。關雎開頭說「君子好逑」,結尾說「鐘鼓樂之」,其非民歌,至為顯然。

  第二首葛覃,說要「言告師氏」;第三首卷耳,說「我僕痡矣」。有師有僕,也斷非田夫野老。

  第五首樛木,說「樂只君子」,君子即公子,當時均指貴族,後來才轉指有德行的人。

  六、七首螽斯、桃夭,無明顯字辭證明它是貴族作還是民間庶隸作,暫不談。

  第八首兔罝說「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當時只有貴族才能當兵。士之文武分途及平民可以從軍,乃春秋以後的變局。

  第九、十首,芣苢與漢廣,也可以先不確指為貴族作。

  第十一,汝墳說「魴魚赬尾,王室如燬」「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十二首麟之趾,說「麟之趾,振振公子」「麟之定,振振公族」,顯然也非民歌。

  國風周南共十二首詩,可確知為貴族所作者至少有八首,以下各國之風,可以類推。

  那少數暫不計入貴族所作的,只是不像關雎汝墳等詩那麼明顯,故暫不說,以免引起爭辯罷了(如螽斯、桃夭乃賀婚之歌。我若說此乃貴族之婚賀,可能就有人就要來強辯:何以庶民就不能有賀婚之歌?)。但若瞭解當時社會體制,這些詩非民歌,也是無疑的。

  然則會不會歌曲採自民間,歌詞再由士人改作呢?

  此問乃是轉移了問題。因為講「詩經是民歌」,指的是:現存《詩經》三百篇即是當時的民歌。現在看來顯然不是。

  若說曲出自民間,詞則由士人作,那麼同樣是說今所見之詩三百篇非民歌。

  民歌者,庶民所作,而又歌其情、咏其事者也。詞若非庶民所作,自然也就不歌庶民之情、咏庶民之事。曲子出不出於民間,根本無關緊要。<東方紅>難道本來不是民歌嗎?被改詞傳唱以歌咏毛澤東以後,誰能說現在唱的這曲<東方紅>還是民歌?

  如今,外國漢學界研究《詩經》都還把它當民歌來研究。但那是洋人無知使然,中國人自己可不能繼續無知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明祭黃帝
后一篇:補記俠文化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