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龚鹏程
学者龚鹏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85
  • 关注人气:3,2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序文

(2011-01-12 15:59:39)
标签:

杂谈

  佛光大學卓克華兄說我近日論文寫得少了,問我是不是生了病。其實並未病,也沒少寫,只是多為雜稿罷了。我因人事錯雜,因緣所推,稿債格外的多。有些毫無用處,徒然耗費筆墨與精力,例如各種審查報告、計畫書、項目表、推薦函等等;有些雖亦多屬應酬,但仍有點讀書筆記的功能,如替人作或自作的序跋之類。賈勤近日為新世界出版社主編一套隨筆叢書,便收了我網誌上一些論學語和序跋,輯為《北溟学记》《龔鹏程序跋集》兩種,我很感謝他的好意,也有些觸動,因附近日所作自序兩篇,以相應和。

 

《向古人借智慧》序

龔鵬程

 

  我平生別無所長,除了吃飯,就會讀書。因讀得久、讀得多了,自然也便有若干心得或讀書之竅門,想要提供給願讀書的朋友們參考。廿二歲回大學教書,師長們就摸清了我這心理,命我講授「讀書方法」一課,一教就是幾十年。期間我開過的課不計其數,但似乎講來講去,都還是讀書方法。包括我寫的書,好像也一直在教人如何讀書、如何做研究、如何看問題。

  現在這本書也不例外,但它比較特別,有點身世曲折可說。

  一九八八年,方怡在台灣漢聲廣播電臺主持「快樂的讀書人」節目,邀我每週去講一次,每次擇一二本書略做介紹,總題叫做「經典與現代生活」。那幾年,我除了在大學裡授課之外,頗參與民間講會,例如跟東方出版社、新學友書店等合辦媽媽讀書會、企業家讀書會;在正中書局我自己辦的《國文天地雜誌社》開文化教室;替靈乩協會辦尋根文化中心;替靈鷲山文教基金會辦世界佛學研究中心;替天帝教辦華山講堂;替中華道教協會辦中華道教學院等,正忙得個不亦樂乎。每週得此機會在電臺信口講說,我只當是休閒聊天,因此並未刻意經營,僅依思想、文學、宗教、藝術幾大類簡單介紹了一些書及讀它們的方法而已。因講說並無酬勞,方怡便把錄音帶送了我一套,做為紀念。恰好友人在籌辦新未來出版社,據說這個廣播節目還頗受歡迎,因此就索了錄音稿去,整理出書,是為本書之第一版。

  歲月不居,到了二零零零年,新未來出版社早已沒了未來,本書卻還有不少人在找。於是由聯合文學出版社修訂再版,仍名《經典與現代生活》。舊稿之外,補了論通識教育、文化中國化、宗教典籍之整理等文章,補充說明經典在台灣的現代生活世界中為何仍須不斷閱讀。

  二零零五年,我旅居燕京,講學各處。百花文藝出版社覺得我這本書可能也適合大陸讀者之需,特別是社會上的國學熱漸次加溫。如何讀古書、為何要讀古書,均成了一般人常有的問題。入門接引,聊做津梁,該書或不為無益。因此刪去聯合文學版後半增補的部份,附以朱自清《經典常談》,以便初學。改名為《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閱讀中國文化經典》。是為第三版,坊間還另有盜印本。

  如今再次改版增訂,重新發行,把朱自清的著作剔出,補入針對大陸讀經運動、國學發展、教育改革等現實狀況而寫的一些文章,幾乎成了一本專為大陸讀者而作的新書,從各個角度,綜合地說明向古人借智慧之必要與方法。第一部份,是稍說讀古書之門徑,教人如何向古人借智慧。第二部份,介紹若干經典,具體指明它們可以提供些什麽樣的智慧,讀它們的態度與步驟各如何。第三部份,則結合社會思潮、時事動態、輿論導向以及學界言說,討論為何要讀國學經典和怎麼讀的問題。

  我別無所長,就會讀書。讀書,尤其是讀古書,給了我無限好處、學得了無數本領,我不敢自秘,故藉此掬誠以告。雖然在這本書裡或許還講得不夠透闢,但入門初機,應當是夠用了。而重點其實也不是我說了些什麼,須是諸君真正回頭去讀古書,否則便如看了許多游泳教科書而始終沒下水遊過一般,毫無用處。謹此以序。庚寅小寒,廬陵龔鵬程寫於燕京小西天如來藏。

 

 

《中國文化符號學叢書》總序

龔鵬程

 

  老虎和猴子的世界裡,沒有鈔票、皇冠跟文字,只有人的生活裡才有。人對它們的追求,顯然也大於生肉或香蕉。而皇冠,其實不過是鐵絲編缀成的一個符號;鈔票也只是一張紙;文字呢,更是一堆符號系統罷了。可是它們就代表了財富、權力和知識。人類的所有活動,幾乎都環繞著這類符號打轉,為了它,尋死覓活。

  這是人類社會的特徵,猴子就不,牠們對香蕉的興趣,一向高於皇冠。所以說人是生活在符號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比符號與人的生活聯繫得更密切的了。

符號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符號的學問。

  雖然人類使用符號已有千萬年歷史,但一般所說的符號學,卻是誕生於二十世紀初的新學科。其意義和價值,一是:人的一切思維、語言和交際既然都離不開符號,對符號的研究必可加深我們對世界、思維乃至人自身的認識;二、符號學不但在當今學界有重要位置,且相關領域十分廣泛,可見該學科具有巨大潛力;三、目前符號學已是一種跨學科、跨領域的方法,影響到一切社會人文學科。因此,對符號學的深入研究也必然會促進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現代符號學思想有兩個源頭,一是瑞士語言學家索諸爾(saussure. de F.),二是美國邏輯學家皮爾斯(Peirce, C.S.)。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之後迅速擴及美國和前蘇聯等國。目前符號學研究已成國際性的熱潮,且已成為跨學科、跨領域的方法。正如英國哲學家M. C.比爾茲利所說:「符號學無疑是當代哲學及其他許多思想領域最核心的理論之一。」

  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符號學研究專業性刊物,國際知名符號學家也寥若晨星。雖然如此,我們在符號學研究方面也非毫無成績。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們陸續翻譯了不少國外專著,為我國學者借鑒國外符號學思想提供了許多便利。

  其後我國學者的專著亦漸增多,符號學研究漸漸蔚為風氣。臺灣於1997年成立了“中國符號學會”,策畫多屆研討會,並與大陸交流。大陸則1994年在蘇州大學召開了首屆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討會,1996年在山東大學、1998年在西南師範大學、2000年在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在南京師範大學、2004年在中國海洋大學分別召開了第二、三、四、五、六屆語言與符號學研討會。這標志著符號學研究已步入正軌,學術社群已然成形。

    此時,除了一般符號和語言符號學外,敘述符號學、社會符號學、電影符號學、話語符號學、主體符號學、藝術符號學等各部門符號學研究,也同時展開了,各有不錯的表現。

  符號學同時也向各個學科滲透。作為一門方法和研究視角,在語言學、哲學、文學、文化、藝術、傳播學、民俗學、都市規劃等各個領域全面展開。對非語言符號的地位、功能也開始予以關注,如對服飾、身體語言符號的交際功能研究等等。

  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我覺得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典籍中符號學思想的考掘,或用符號學方法去闡釋中國的歷史文化現象。臺灣的中國符號學會即以此為主要方向。

我自己是臺灣中國符號學學會創會會長,曾出版《文化符號學》(1991,臺灣學生書局),並擔任過世界中國哲學會副會長,辦過南華、佛光兩所大學。對學界生態及符號學本身都還算熟悉,深知符號學是魅力無窮的學科,發展空間極大。但中國人若只跟著西方做研究,其實就只是當學生,弄不出什麼名堂。如想真有創獲,且能與西方對話,只能是上述這個中國文化符號學的方向。

  2003年湯一介先生主辦北京大學蔡元培學術講座,邀我就符號學申講,會後並結集編成《文化符號學導論》,200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湯先生為我寫的序文,認為中國的《易經》本來就是觀象繫辭的,由易象、河圖、洛書,乃至道教的圖、符、箓等等符號,進行一個相關系統的研究,完全可以創建一套中國符號學。而且他甚至還建議把我那本小書改名為“中國文化符號學導論”。

  我自己明白我的書達不到他的期望,但依目前符號學在學界發展的態勢及受關注的程度,策畫出版一套《中國文化符號學叢刊》恐怕很有必要。湯先生對詮釋學、符號學之中國化,本來就著力甚深。他既鼓勵我做,我自然義不容辭;乃在東方出版社支持之下,召集諸同道,就理論符號學、語文符號學、藝術(如電影、美術)符號學、社會(如廣告、市招、衣飾、宗教、儀式)符號學、文化符號學,五大領域,各撰寫了一冊。

  以上各書,均以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為題材及討論內容,吸收西學,而又有別於西方符號學論述,嘗試建立中國符號學體系。作者則包括了海峽兩岸的知名學者。椎輪大輅,未必遽能符合預期,但起碼顯示了一種嘗試以及開拓的雄心,相信也能鼓舞更多符號學的愛好者共同來耕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格言小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